錢士升的觀點得到了絕大部分人的贊同,也有少部分人認為朝廷對待漕運總督府應該要強硬,不能夠一味的示弱。不管北直隸遭遇到什麼樣的境況,漕運總督府都是要保證漕糧的調運,這樣的觀點不可能得到採納和重視。
皇上一錘定音,採納了錢士升的辦法,命內閣票擬,司禮監起草聖旨。
其次討論的是京城防禦以及抵禦流寇的事宜。
錦衣衛和東廠蒐集到的情報,表明流寇已經佔據北直隸的大同府,且佔據了真定府與河間府的部分地方,山西大同邊軍正在與流寇激戰,大概是感覺到短時間之內難以擊潰大同邊軍,流寇已經撤離大同,朝著北直隸真定府的方向而來。
情報對流寇總人數的統計為八十萬人。
這個數字讓人涼颼颼的,朝廷目前能夠調集的大軍,包括山海關、宣府、大同以及保定等地,總數不過三十萬左右,其中保定府十五萬人,山海關十萬人,宣府三萬人,大同三萬人左右,這其中山海關、宣府和大同的軍隊是不能夠調動的,他們負責的都是邊關,唯一能夠與流寇作戰的就是駐紮在保定府的十五萬大軍。
十五萬對陣八十萬,這樣的戰鬥不知道該如何的進行。
看上去就是沒有希望的戰鬥。
抵禦流寇戰鬥的討論剛剛開始,內閣首輔錢士升就拿出來彈劾奏摺,當場高聲宣讀了。
這是彈劾內閣次輔、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奏摺,彈劾奏摺上面,幾乎所有的內閣大臣都署名了,彈劾的罪行是非常嚴重的,那就是楊嗣昌暗地裡勾結流寇,讓李自成獲取到了都督同知的敕封,楊嗣昌率領的朝廷大軍,根本就沒有想著抵禦流寇,而是想著投降流寇,朝廷大軍本應該進入山西剿滅流寇,如今卻退到了保定府,讓流寇輕易佔據了大名府等地。皇上要嚴懲楊嗣昌,削去其一切官職,投入到大牢之中,派遣其他人掌控大軍,抵禦流寇。
彈劾奏摺寫的有些長,錢士升念得聲情並茂。
整個的乾清宮都是靜悄悄的,只有錢士升的聲音迴盪。
朱由檢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了,錢士升準備彈劾楊嗣昌的事宜,他早就知道,也專門委託司禮監太監、內侍高起潛與錢士升交談,勸說錢士升不要彈劾,如此關鍵時候,楊嗣昌正率領朝廷大軍抵禦流寇,朝廷內部需要的是團結一心。
可惜事情沒有朝著朱由檢的意願發展,錢士升在早朝的時候,公開彈劾楊嗣昌。
錢士升唸完彈劾奏摺之後,侯恂等內閣大臣也站出來,列舉楊嗣昌的罪狀。
文武大臣開始議論紛紛,總體的意見是要懲戒楊嗣昌,派遣其他人掌控大軍。
就在眾人議論的時候,司禮監大太監王承恩開口說話了。
太監說話的聲音有些奇特,可以用娘娘腔來形容。
王承恩開口的時候,乾清宮內迅速安靜下來。
王承恩不同意對楊嗣昌的彈劾,有關楊嗣昌勾結流寇的事宜,王承恩斥之無稽之談,當初楊嗣昌建議招撫李自成,讓流寇進攻陝西,這件事情與他王承恩有著莫大的關係,乃是他王承恩與楊嗣昌直接商議的,至於說李自成為什麼掉轉身進攻朝廷大軍,則有可能是形勢發生了變化,需要詳細瞭解情況。
王承恩認為,現在正是關鍵時刻,楊大人率領的大軍正在保定府抵禦流寇,且楊大人文武雙全,朝廷之中暫時無人能夠代替,撤回楊大人的舉措,就是自毀長城。
王承恩還強調指出,朝廷處於多事之秋,此刻需要內部團結一致,共同渡過難關。
王承恩說完之後,高起潛也跟著開口了。
作為內侍,高起潛的身份也是不一般的,可以幫助皇上處理諸多的奏摺。
高起潛開口,說及皇上敕封李自成的事宜,聖旨是他親自起草的,並非是楊嗣昌做出的決定,楊嗣昌只不過是建議,錦衣衛和東廠偵查到的情報,流寇的確在潼關發動了進攻,此番流寇轉頭進攻朝廷大軍,可能是在潼關遭遇到了慘敗。
高起潛認為楊嗣昌率領大軍撤離到保定府,那是部署的需要,絕非是退卻,更不是勾結流寇的罪證。
在楊嗣昌的問題上面,司禮監與內閣產生了直接的對撞。
其實司禮監與內閣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嘉靖和萬曆年間就表現的很是突出了,天啟年間,司禮監完全壓制了內閣,崇禎初年,內閣完全壓制了司禮監,現在司禮監慢慢開始抬頭,得到了皇上充分的信任,不說完全壓制內閣,至少與內閣分庭抗禮了。
司禮監與內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