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周之隆,乃即中洛。'四'遭時制都,不常厥邑。'五'賢聖之慮,蓋有優劣;霸王之姿,明知相絕。守國之埶,同歸異術;或□去阻□,務處平易;'六'或據山帶河,併吞六國;'七'或富貴思歸,不顧見襲;或掩空擊虛,自蜀漢出;'八'即日車駕,策由一卒;'九'或知而不從,久都磽埆。'一0'臣不敢有所據。竊見司馬相如、楊子云作辭賦以諷主上,臣誠慕之,伏作書一篇,名曰論都,謹並封奏如左。
注'一'韓詩外傳曰:“知者知其所知,乃為知矣。”
注'二'梗概猶粗略也。
注'三'帝王紀曰:“般庚以耿在河北,迫近山川,自祖辛以來,奢淫不絕,般庚乃南度河,徙都於亳。人諮嗟相怨,不欲徙,乃作書三篇以告之。”
注'四'周成王就土中都洛陽也。
注'五'尚書曰:“不常厥邑,於今五遷。”
注'六'淮南子曰:“武王克殷,欲築宮於五行之山。周公曰:‘不可。夫五行之山,固塞險阻之地。使我德能覆之,則天下納其貢職者固矣;使我有暴亂之行,則天下之伐我難也。’”高誘注云:“明周公恃德不恃險也。”
注'七'謂秦也。
注'八'韓生勸項羽都關中,羽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乃歸都彭城,而高祖自蜀漢出襲擊之也。見前書。
注'九'前書戍卒婁敬說高祖都關中,即日車駕西都長安。
注'一0'謂光武久都洛陽也。磽埆,薄地也。前書張良曰:“洛陽田地薄,四面受敵。”磽音苦交反。埆音苦角反。
皇帝以建武十八年二月甲辰,升輿洛邑,巡於西嶽。'一'推天時,順斗極,'二'
排閶闔,入函谷,'三'觀□於崤、黽,圖險於隴、蜀。'四'其三月丁酉,行至長安。經營宮室,傷愍舊京,即詔京兆,乃命扶風,齋肅致敬,告覲園陵。悽然有懷祖之思,'五'喟乎以思諸夏之隆。'六'遂天旋雲遊,造舟於渭,北□涇流。'七'千乘方轂,萬騎駢羅,衍陳於岐、梁,東橫乎大河。'八'瘞后土,'九'禮邠郊。'一0'其歲四月,反於洛都。明年,有詔覆函谷關,作大駕宮、'一一'六王邸、高車廄於長安,修理東都城門,'一二'橋涇、渭。往往繕離觀,東臨霸、滻,西望昆明,北登長平,'一三'規龍首,撫未央,覛平樂,儀建章。'一四'
注'一'光武紀曰:“甲寅西巡狩。”
注'二'楊雄長楊賦曰:“順斗極,運天關。”極,北極星也,言順鬥建及北極之星運轉而行也。
注'三'閶闔,天門也。函谷故關在今洛州新安縣也。
注'四'圖猶規度也。
注'五'懷,思也。
注'六'喟,嘆聲。
注'七'爾雅曰:“天子造舟。”造,並也。以舟相併而濟也。□,舟度也,音胡郎反。方言:“關而東或謂舟為航。”說文“□”字在方部,今流俗不解,遂與“杭”字相亂者,誤也。
注'八'衍,布也。橫,絕流度也。楚辭曰“橫大江兮揚舲”也。
注'九'瘞,埋也。謂埋牲幣也。爾雅曰:“祭地曰瘞埋。”后土祠在今蒲州汾陰縣北也。
注'一0'甘泉祭天所也,在邠地之郊。
注'一一'大駕見儒林傳。大駕宮即天子行幸也。
注'一二'長安外城門,東面北頭第一門也。
注'一三'長平,膎名也。在池陽宮南也。
注'一四'龍首,山名,蕭何於其上作未央宮。撫,巡也。或雲“撫”亦“模”,其字從“木”。覛,視也,音麥。平樂,觀名,建章,宮名,並在城西。謂光武規模而修理也。
是時山東翕然狐疑,意聖朝之西都,懼關門之反拒也。'一'客有為篤言:“彼埳井之潢汙,固不容夫吞舟;'二'且洛邑之渟瀯,曷足以居乎萬乘哉?'三'咸陽守國利器,不可久虛,以示奸萌。”'四'篤未甚然甚言也,故因為述大漢之崇,'五'世據廱州之利,而今國家未暇之故,以喻客意。'六'曰:
注'一'恐西都置關,所以拒外山東也。
注'二'埳井喻小也。莊子曰:“埳井之蛙。”潢汙,停水也。吞舟,大魚也。賈誼曰:“彼尋常之汙瀆,豈容夫吞舟之魚。”
注'三'楊雄甘泉賦曰:“梁弱水之濎瀯。”濎瀯,小貌也。渟音天鼎反。瀯音烏迥反。
注'四'老子曰:“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