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八年(順治十一年)李定國從廣西柳州領兵數萬二攻廣東,連下橫州、廉州、高州,先後擊敗清總兵高虎、高州守將張月,尚可喜藩下副將陳武、李之珍、雷州總兵先啟玉等清軍諸將。李定國三月初三親至高州,廣東各地義師群起響應,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和督撫標兵皆不敢戰,集中兵力防守廣州地區,並向北京發去八百里快馬急報,請求北京往廣東增派滿州大兵以抵禦李定國洶洶來勢。
因新會地處廣州門戶,新會得失直接關係廣州能不能守住,故平、靖二藩便派遣藩下精兵強將駐守新會,守將為漢軍旗參將由雲龍,右翼總兵官吳進忠。此二將進駐新會後,便徵發城中民夫加固城牆,使得新會城牆之堅固不亞廣州府城。其時周士相在城中便日夜目睹清軍驅使民夫築城,每日城下累死而被拉到城外的民夫屍體多以百計。
與此同時,李定國原定親率主力進攻廣州,不料四月卻陡生疾病,只得派部下大將吳子聖率兵進攻廣州,等到吳子聖揮軍抵達新會時,新會城早已被清軍修得固若金湯,吳子聖連攻數月不得破城。十月,李定國親率大軍號稱二十萬攻打新會,先後採取挖掘地道、大炮轟城、伐木填壕等戰術進行強攻,卻無一不被城內清軍識破擊敗,其後圍城數月,終因自北方而來的滿州靖南將軍朱馬剌所率滿、漢兵到達不得不解圍退走。
李定國大軍圍城期間,城內清軍在糧草未斷絕的情況下竟然殺人而食,以致秀才周士相父母妻兒皆遭慘死,至今想來,後世之人附身的周士相都為之痛心不矣。
痛心之餘卻是要復仇,然李定國大軍都破不得新會城,憑太平軍這區區兩千多人又如何能破得了城。不破了新會城,後營老弱就不得轉進香山,想要避開新會堅城,唯以大量舟船橫渡譚江,可週士相又到哪裡去找這麼多船。(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
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力
ps:看《漢兒不為奴》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肇慶是廣州西面的門戶,橫阻高州、羅定;新會則是廣州南邊的門戶,橫阻雷州、廉州;此二地在廣東清軍眼中乃是必守之地,當初李定國一入廣東時便是盡發大軍直奔肇慶,結果卻被肇慶總兵許爾顯據城死守擊退。二攻廣東,李定國則是棄了肇慶城直奔新會,圍城期間,時為秀才的周士相就聽人說起過,老本賊此來新會為的是能從海上接應南明鄭氏的水師,從而水陸合圍廣州。
李定國攻打新會的戰略目的是否是接應鄭成功的水師,時過境遷,並非當事人又無從知曉當日李定國決斷的周士相自然無法知曉,眼下襬在他面前的是到底怎麼越過新會這座堅城到香山縣去。
渡過譚江並不意味太平軍就進入香山縣,前面還有一條西江,那西江比起譚江來寬了不知多少,江上又有廣東清軍新組建的水師,想要在清軍水師眼皮底下將上萬人渡過江去,聽上去就是痴人說夢。無法渡江,留給周士相的選擇就只有一個了——拿下新會城,然後從陸路直抵香山。
李定國攻新會城採取的是典型的古代攻城手段,諸如蟻附攀牆、伐木填壕、挖掘地道、以大炮轟城等,可這些手段最後無一成功,由此可見新會城牆是何等的堅固,新會守軍又是何等的精銳。不過當日周士相親手手刃了守將由雲龍,沒有了由雲龍的新會守軍是否如迎戰李定國大軍時那般強悍,就是個未知數了。
高要離肇慶太近,太平軍雖然在之前的一系列運動中,成功迷惑了肇慶府內各縣駐防綠營。但隨著時間流逝,最終,肇慶總兵許爾顯還是能夠從太平軍運動的跡象判斷出這支人馬的底細,因此高要城並不能久留,最遲再過三天太平軍就要離開高要往新會方向轉進。
宋襄公率領的後營老弱雖然避開縣城,只在鄉間山野行動,但此時恐怕也到了新會西南的山區,那裡也並非安全之地。周士相必須馬上率部脫離與肇慶清軍的接觸與後營會合,否則,後營那邊恐怕就會有大麻煩。畢竟後營的能戰之兵太少。只趙四海手下那三百人,真要是碰上大股清軍,凶多吉少。
沒有其它選擇的周士相將透過新會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了陷陣營,他找來鐵毅,讓他將營中現存火藥的大半全部趕製為顆粒火藥,並馬上在城中搜尋上好的木料打造兩口大棺材出來。對這兩口大棺材的要求,周士相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