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也就很難理解《管理的實踐》這本書。德魯克在《旁觀者》一書的序言中說,“未來是'有機體'的時代,由任務、目的、策略、社會的和外在環境所主導,就這就是我在40年前寫《管理的實踐》一書所倡導的”。很多人喜歡德魯克提出的概念,但是德魯克卻說“人比任何概念都來的有趣多了”。“人”可以說是《管理的實踐》這本書的中心。企業是什麼?盈利能力?利潤最大化?盈利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利潤是對企業活動的檢驗。企業的主要職能只有一是營銷,創造顧客;二是創新。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裡尋找。要滿足客戶的要求,簡單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只有依靠企業的創新。如何實現創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員工主動性的發揮。管理不是一件由許多體力勞動者從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過教育的人員進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們習慣上將管理者和員工看成根據指示行事、沒有責任、不作出決策的人,這隻能消除企業的精神和創新。如何檢驗管理和創新的成果?不是知識,而只能是業績和成就。那種試圖向管理人員頒發許可證,沒有專門學歷的人員不能從事管理工作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或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管理本質上是依據目標、業績和責任進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責任上的差別。員工的權利不是來自於管理者授權,而是來自所承擔的責任。區分高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的唯一緯度在於時間。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將員工的目標引向組織目標。管理者需要在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因為管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越是高層管理者越是應該集中與組織長遠目標。管理者必須在多種目標、現在和未來之間取得平衡。管理是什麼?管理是一個有著多重目的機制,即管理企業、有管理管理人員,同時也管理工人和目的。德魯克在本書中提出的一系列真知灼見,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發揮著智慧的光芒。
二十多年前在美國讀書期間我就多次讀過該書,由於受益良多,就一直將它放到床頭。爾後,每隔一段時間,每每碰到新問題,我就會想重新溫故它。令人驚奇的是,隨著閱歷增長、知識豐富,每每重新閱讀的時候,竟然會看出了很多以前看不出來的體會。一本優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盡的寶藏,讓人回味,可以陪伴人的終身。這樣的著作一旦誕生,就已經獨立於作者、獨立於時代、屬於每個讀者自己。不同地理區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時代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啟發,得到教育。這樣的書是永恆的、跨越時空的。我想,德魯克先生的《管理的實踐》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趙曙明博士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兼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2005年11月6日
《管理的實踐》彼得·德魯克自序
彼得·德魯克自序
全面探討管理學的第一本著作
本書於1954年首度面世之前,已經有少數人撰寫並出版過管理書籍。我自己就在1946年出版了第一部管理著作《公司的概念》(Concept of the Corporation;New York:John Day)。巴納德(Chester IBarnard)的《經理的職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則更早幾年,在1938年問世。
福利特(Mary Parker Follett)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完成了多篇管理論文,並於1941年結集出版,書名是《動態管理》(Dynamic Administration;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出生於澳大利亞的哈佛大學教授梅奧(Elton Mayo)分別在1933年和1945年出版了兩本關於工作和員工的短篇論述:《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The Human Problems of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New York:Macmillan)及《工業文明中的社會問題》(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