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這兩家公司是飛利浦電子公司和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雖然在1995年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電腦的銷售量一直呈下降趨勢,但這家公司的股票卻一直堅挺。從銷售利潤上看,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的利潤增長點是電腦工作平臺系統的銷售,但他們也發現這種平臺系統已經沒有大的發展潛力了,於是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就打算經營蘋果公司的一些電腦業務。從另一方面看,在1995年因特網的發展才剛剛引起人們的重視,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相信隨著因特網的發展成熟,他們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但可以想象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準備併購蘋果公司的話,這項動議馬上會讓蘋果公司成為公眾注意的焦點。

到1996年年初的時候,當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併購蘋果公司的談判進入關鍵時刻的時候,在矽谷裡對這件事情密切關注的商業新聞記者們迅速地把雙方即將達成併購協議的訊息傳播了出去。恰在這個時候,蘋果公司也釋出了財政報告,報告宣稱蘋果公司巳經處在了一個危機時刻。這樣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併購蘋果公司的形勢就更加明顯了。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的執行長斯科特·麥克尼利也宣稱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正在把資金投向蘋果公司。

在這個時候,蘋果公司看來是在劫難逃了。蘋果公司董事會顯然已經對斯平德勒厭煩了,因為他們已經在商議找別人來替代他。公司董事會一致認為有兩個人是最佳人選。一位是尤爾根·欣茨,他是寶潔公司的執行副總裁,但他和斯平德勒一樣也是一個德國人,董事會認為如果再讓一個德國人負責管理如此重要的美國電腦銷售市場也會同樣不合格的,而且這個德國人也得不到公司其他人的支援。

另一個人選是吉爾·阿梅里奧,他是一位優秀的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商業管理人士:阿梅里奧在羅克韋爾國際公司(Rockwell Intemational)的任職可以說一帆風順,在國家半導體公司虧損了5 000萬美元,正處在掙扎邊緣的時侯,阿梅里奧被任命為該公司的總裁兼執行長,當時他只有40歲。在以後3年的時間裡,阿梅里奧對公司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了重組,還取消了無法贏利的產品生產線。在他任職期間,國家半導體公司的利潤空前提高,同時他也成為了華爾街的風雲人物。

吉爾在以前就是蘋果電腦的追隨者。早在他擔任羅克韋爾國際公司行政主管的時候,在其他公司都使用微軟公司作業系統的情況下,他要求公司行政部門使用蘋果公司生產的麥金託什機,而當時他還忙於把公司一個身陷困境的部門拯救出來。當他接到邀請,要他加入蘋果公司董事會的時候,阿梅里奧非常興奮,他緊緊抓住了這個機會:

蘋果公司與吉爾進行了多方協商,終於有了很大的進展。在這以前,蘋果公司的執行長一職還沒有空缺時,蘋果公司就曾邀請史蒂夫擔任蘋果公司的執行長,但現在蘋果公司已經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吉爾·阿梅里奧就非常適合這個職位,史蒂夫此時看來是沒有機會了。在吉爾還是蘋果公司董事的時候,他就有勇氣提出應該如何解決蘋果公司當前面臨的困境,而那時公司的其他董事都把目光集中在應該把蘋果公司賣給哪家公司。現在蘋果公司的季度報告已經做出來了,報告的資料顯示,蘋果公司的經營狀況再也不能拖下去了,也沒有時間再做一些資料、資料調查了,公司董事會決定,由吉爾馬上接任斯平德勒出任蘋果公司的執行長。

對於吉爾來說,做出這個決定真是不容易。國家半導體公司已經在吉爾的帶領下度過了最困難時期。如果他能繼續待在國家半導體公司裡,他會獲得很多的股票期權,他的終生事業也有了保障。可現在在蘋果公司,在這個他不大熟悉的計算機領域,他又必須從頭開始。吉爾也感到壓力很大,因為蘋果公司畢竟是美國一家知名的計算機公司,而且這家公司還是非常受世人矚目的。更讓他擔心的是,蘋果公司的財政問題還面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然而,又有哪一位公司的執行長舍得拒絕擔任蘋果公司的執行長呢?在蘋果公司在紐約舉行的董事會上,吉爾被正式任命為蘋果公司的執行長,他接受了這份任命。

吉爾的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商業管理人員,但他顯然對蘋果公司那種已經“異樣”的企業模式及管理風格不大適應:蘋果公司的這種模式和管理風格是由史蒂夫·喬布斯塑造的,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還沒有其他執行長能夠成功地操控整個公司:上任伊始,吉爾就召開了一個高層管理會議以解決一些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