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
“你們富了,那老百姓則越來越窮了,《漢書》說,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正是如此!這樣下去,國何以強,天下又何以安定?”
“皇上,不法商人,當以律條懲治。可守法商人,於國而言,於國計民生,都無害處。再說,民富則稅賦足,稅賦足則國力強盛矣。”他見朱元璋注意地聽著他的話,說得更起勁了:“連年戰亂,民不堪命矣,今國新立,當減輕徭賦!”
朱元璋奇怪起來:“朕的徭賦難道有甚於元朝?”
“別處,小民不知,惟知蘇州田賦而已!”沈萬三說著,掰著手指:“宋時,蘇州徵糧三十萬石,元時八十萬石,張士誠據守吳時,增至一百萬石,可如今卻高達二百八十多萬石。”
朱元璋的臉陰沉了下來:“蘇州刁民,助張士誠據守蘇州,達十月之久。非如此,不能懲其惡!”
沈萬三冷笑起來:“皇上以之懲一時尚可,若長此以往,則蘇州這江南富庶之地,誰還敢種田?這於國於民又有何利?”
朱元璋知道沈萬三說的這些全是實情,因此沒動氣,倒是頷首點起頭來。
沈萬三接下去繼續說著:“小民曾數次出海貿易,以絲綢茶葉陶器瓷器這幾宗商品為例,江浙贛數省,數萬百姓從事桑茶陶瓷生產,安居而樂業,這有何不好?倘若再以國內其他商品暢銷於海外,則國內百姓安居者亦眾,國家稅收亦日益增多”
朱元璋打斷了他:“百姓只是小康而已,可你卻成了富可敵國。”
“百姓小康,則國家易治,天下太平矣!”沈萬三看著朱元璋,話鋒一轉:“至於我沈某大富,然皇上有旨,讓小民來應天建造廊廡,修築城牆,小民並不敢吝嗇,而是傾其力為之。倘小民貧困不堪,亦只是空有報國之心而無報國之力。皇上如是以為此事於國並無大害,小民懇請皇上取消種種海禁限制,以海上貿易作為立國方略。”
朱元璋面有慍色:“取消海禁?”
沈萬三知道朱元璋不高興了,可他也顧不得這些。再不說,也許今後沒機會了:“皇上,元朝廷實行海禁,可收效甚微。其原因就是,沿海商民,因商道不通,失其生理,反而轉而為寇。海禁愈嚴,賊夥倒是愈盛。小人以為:片版不許下海,艨艟鉅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入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去。”
朱元璋看著沈萬三,沉住氣:“那你說,如何個開放法?”
沈萬三興奮起來:“朝廷恩准商民前往東西二洋貿易互市,則國之幸甚,民之幸甚!當然,這開禁並非毫無限制,朝廷可作些規定,商人若要下海必須申請引票、給朝廷交納餉稅,在船隻數目、貿易地點等方面也都要遵守朝廷的法度。這交納餉稅的市舶之設,始於唐宋。老祖宗們早已有法度可作今日之規。同時,為保護商人的海上貿易,皇上當發展堅兵利船,既使我大明於海外而揚威,亦使國內桑茶生產能蓬勃發展。”他見朱元璋不吭聲,又繼續說道:“當前之際,皇上當獎掖墾荒,發展農桑,扶植工商之業,以為貿易而拓展障礙。”
朱元璋不吭聲地聽著,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他見沈萬三止住了話,這才說道:“不,海禁不能開!否則,沿海漁民亦商亦盜者則眾矣,其間,反我朝廷者亦混跡於其中。朕天下初平,豈可以此小利而誨盜。再說,海禁大開,只是富了你們這些商人。立國方略本當以農為本。我小時候討過飯,知道富人的貪心不足,巧取豪奪。因此古人說,不患寡而患不均。貧富不均者乃是天下不太平之根源也。”
沈萬三看著朱元璋的臉,心涼了半截。他怔怔地看著朱元璋,嘆了一口氣:“皇上海禁,坑的不只是我沈萬三一人,更坑的是皇上自己的國家呀!十幾年前,你就說,淮西古道上的那位老媽媽,給了你福,給了我財,沒把福給我!”說著,他一陣狂笑,“嘿嘿,沒把福給我,所以我只好當階下之囚了。”
鉅商沈萬山 /吳恩培
一五零
朱元璋眼瞪了起來,可沈萬三根本不管皇上的態度,愈加放肆起來:“皇上如果明日將我推向菜市場去殺頭,我也無怨。不過,殺頭只好殺一次。皇上要想第二次再殺我,那就殺不著了!”
朱元璋站了起來,他知道,海禁實是禁了沈萬三這些搞海上私人貿易的商人,也難怪他那麼如喪考妣地瘋了起來。哼,你既然說我殺不了你第二次,那,我就讓你比死還難受。
5朱元璋採納了沈萬三的一些意見,曉諭天下,卻依然不開海禁。沈萬三全家被流放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