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心理學家對產生這一規律的機理做了如下解釋:

第4節:按規律遺忘

A→B→C→D→E→F

A←B←C←D←E←F

其中A與F只受單項抑制,所以記住的最多,中間部分都受雙向抑制,所以遺忘的比兩端多。後識記的材料越繁難,先識記的材料遺忘得越快。

(3)其他規律

印象淺的比印象深刻的容易遺忘,無意義材料比有意義材料容易遺忘,無興趣的比有興趣的容易遺忘,不理解的比理解的容易遺忘,陌生的比熟悉的容易遺忘,不急需的比急需的容易遺忘,單器官接收的比多器官接收的容易遺忘,沒有聯想的比加入聯想的容易遺忘,無長遠記憶動機的比有長遠記憶動機的容易遺忘……

記憶的訊息靠感覺器官輸入腦中

不同型別的資訊透過不同的感覺器官輸入大腦,如文字、影象資訊主要透過視覺,音樂、語言、聲響資訊透過聽覺,空氣中的氣味主要透過嗅覺,食物的酸甜苦辣等主要透過味覺,物品的光滑程度和冷熱軟硬等資訊主要透過觸覺。有的資訊,也可被兩個或幾個感覺器官所接收,雙重或多重輸入大腦。

大腦對不同感覺器官輸入的資訊有不同的吸收率。通常情況下,大腦對視覺輸入的資訊吸收率最高,可達83%;對聽覺輸入資訊的吸收率次之,為11%;再次是嗅覺,可達3。5%;對觸覺和味覺輸入資訊的吸收率最低,依序為1。5%和1%。

記憶有潛力可挖

人的記憶力要比自己想像的好得多。多數人的單向發展,並非天生無能,而是大腦的一半球沒有像另一半球那樣有機會得到鍛鍊而發展,只啟動了大腦的一個半球去學記。幾千年來教育的主流是讀、寫、算,這使得難以計數的受教育者的大腦右半球的鍛鍊顯見不足,即近乎大腦記憶潛能的一半大都未被開發利用。

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相當長久的時間裡,人腦一生貯存的資訊總量遠不及大腦容量。大腦猶如一望無垠的照相底片,等待著資訊之光閃現;如同浩瀚的汪洋,接納川流不息的記憶之“水”,而永無“水”滿之患。

2.提高記憶力的具體方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選擇和創造合適的方法,提高記憶力亦如是。

(1)擇優定向……發揮己長記憶法

愛因斯坦在中學期間就感悟到自己的大腦左半球超常發達,所以進入當時還是粗放式教學的大學學習時,為了讓自己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就果斷地去掉了對特長髮揮無助的很多課程,集中主要精力去學記能發揮己長的那些課程。結果於窄化了的領域中獲得了比其他同學要多得多和精深得多的專業知識。畢業後,他在窄化了的物理學領域內拼搏奮進,終於創立了相對論,成為被世人讚譽的科學巨匠。

相傳,浪裡白條張順在陸上與黑旋風李逵交手被打倒在地之後,就很懂得利用自己水中之長彌補陸上之短,把李逵引下水而勝之。

試想,如果張順不發揮己長,老是在陸上同李逵打,不管打到何時,仍然免不了失敗的結局;如果讓擅長記憶數學的陳景潤去學記烹調或縫紉衣服,讓擅長邏輯記憶的愛因斯坦去記憶非邏輯資訊至終生,讓善於聽覺記憶的羅黑黑和羅馬盲詩人荷馬去記憶視覺資訊……總之,將有特長的人送上迷途……捨棄己長,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跛足而不迷路能趕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不知道擇優定向發揮己長的人,不管是多麼勤奮、多麼認真,也只能算是記憶路上的盲人:

一位患有自閉症並被人視作輕度弱智的青年,對日子有著超出常人的記憶能力。如果拿日曆考他,他會“彈無虛發、百發百中”。原來,這個青年六七歲時,這種獨特的才能就已經被他的親人所發現。

這位善於記日子的青年並非弱智,而是一位具有記憶天才的人。遺憾的是,他自六七歲起就錯用了這種超常的記憶才能,去記憶不能轉化為生產力的日子。假設他的親人在發現他的記憶才能後,高精尖部門對他定向培養,讓他在自閉的環境中去記憶必須記住的中外高精尖知識資訊與實踐經驗,並找出其間的聯絡,那麼,他很可能已經成為科技界不可多得的精英了。

認識自己是擇優定向的先決條件。認識自己的記憶特長越早,越能抓住提高記憶力的先機。不然的話,就會像“盲人摸象”一樣,所擇的“優”很可能是“非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