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者們應該用冷水來洗洗,因為他們“頭腦發熱了”,儘想著“搞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情”。他的意見得到國務院裡他的幾位助手的響應。這些人包括計委主任李富春、財政部長李先念和經委主任薄一波。這幾個人在一起召開了兩個會議,專門壓縮計劃中的指標,時為二月,所以周把它稱之為“二月促退會議”。他還提醒他的聽眾“有急躁冒進現象”。劉少奇與周恩來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方針,在這幾天中召集了一系列的會議,主張把計劃中的指標一壓再壓。甚至連###也加入了這一行列。陸定一將一篇社論交由劉少奇和胡喬木修改,然後呈送毛澤東的面前,社論題為《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情緒》,不料毛澤東卻在上面寫了三個字:“不看了”,就扔到一邊。
機敏而細心的周恩來,不會不知道毛澤東在這三個字裡面所流露的不滿,然而他和他的支持者依然故我。社論在6月20日發表於《人民日報》,國務院也繼續大刀闊斧地執行自己的方針,“小躍進”已然流產,農業的《綱要》事實上也被棄諸一邊。這種勢頭保持了至少一年。
1956年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上之所以分外重要,是因為今後發生的每一件大事,幾乎都可以從這裡找到淵源。人民公社的由榮而辱,以及包產到戶的由辱而榮,實際上也都是從這時開始。
今天重新回憶這一段歷史,讀者恐怕可以認為,黨內高階領導人聯合起來抑制毛澤東的獨斷,並不是不曾有過。1956年為第一次,亦曾有過相當大的成功機會。舉一件事情就可以明白,這一年秋季,中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人們開始批評個人崇拜,經過修改的黨章中也不再提到“毛澤東思想”。差不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毛澤東本人曾提出共產黨最高階的領導人員可以分成一線和二線,他將辭去國家主席的職務,也即退到二線上,而將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放在一線掌握實際權力。假如這樣的方針能夠真正實行,則中國今後的歷史和毛澤東本人,一定比實際的情形要好得多。這些人都具有傑出的智力、驚人的判斷時局的本領,以及更為冷靜的頭腦。在1956年以及後來的年代裡,他們或公開或私下,幾乎是一致地主張用較冷靜的態度對待中國的經濟,只是毛澤東的威望實在太高。沒有毛澤東的英明,即不會有共產黨今天的政權和地位。如鄧小平在二十多年以後所說,“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鄧小平:《答義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問》,《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第345頁。)。他們在毛澤東面前時時感覺到領袖的英明不可動搖,以至於亦步亦趨地跟隨這位偉大的人物做出許多不自量力的事情來。 。。
照過去方針辦(8)
但是在居江湖之遠的某些奇人異士中間,卻發生了敢於特立獨行的事情。1956年中國農業史上對合作化最具威脅力量的事件,不是發生在毛澤東和他的同事中間,而是由兩位小人物——李雲河和戴潔天發動起來,其影響在以後的幾十年裡綿綿不絕,直到八十年代還會成為世人追逐的話題。
李雲河1956年始任浙江省永嘉縣農業書記,年僅二十四歲,他的下級戴潔天長他五歲,當日為縣委農村工作隊隊長。這兩個人具有超人的膽量、豐富的想象力和足夠的務實精神,將這樣的人派去推行合作化方針,就註定了悲劇性結局的發生。
是年春季,這兩個人到鄉下去觀察合作社的情況,驚訝地發現鄧子恢所說的農民的消極抵抗情緒是如此強烈。幹部胡亂派工和農民怠工隨處可見。下地時的拖拖拉拉和收工時的一窩蜂,形成鮮明對照。幾句雅俗雜交的新諺正在農民中廣泛流傳,他們饒有興味地把它帶到了縣委會議上:
出工鷺鷥探雪,
收工流星趕月,
幹農活李逵說苦,
爭工分武松打虎。
以當日共產黨對於顛覆力量的警惕之心來衡量,這樣的事情完全可以當作敵對者的陰謀。但是李雲河不能同意,他說把全部的農民都作為黨的敵人是不可思議的事。然後他就提出用“包產到戶”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麻煩。他的理由乃是基於當日農村的生產條件以及人之本性。這兩者在農業生產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關於農民勞作的方式,李雲河用了一個刻薄但卻相當形象的比喻,說是“1007部隊”。李雲河所說“1007”,是指農民以一條扁擔、兩隻糞桶和一根鋤頭,來完成全年的勞作。將這樣一些人成群結隊地趕至一塊土地上面去勞動,就難免造成“極為嚴重的窩工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