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
若將魏國皇權移交給魏氏,趙氏一族勢必不肯;而讓魏氏屈居於趙氏之下,哪怕三五年內魏氏一族不會有什麼想法,但等他們在魏國紮根下來,勢必心中會有所不滿:你們趙氏明明只是我魏氏的分支,憑什麼反而要我們屈居你們之下?
當這個矛盾變得逐漸尖銳,楚國羋、屈兩個氏族的內亂就是前車之鑑。
魏天子與趙元儼對視一眼,彷彿能看到彼此眼中的無奈。
有些不中聽的話,只能爛在心裡,為了大局著想,哪怕魏國這邊的局勢再是困難,也只能派遣援軍,除非他們想在魏史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筆。
“將元佐召回大梁吧。”
沉吟了半響後,趙元儼建議道。
聽聞此言,魏天子的面色微微變了變。
趙元儼口中的元佐,乃趙元儼的弟弟、魏天子的三兄,南梁王趙元佐,是他們這輩兄弟中唯一一位被魏天子外封為王的王爺。
南梁,那是什麼地方?
那是潁水郡與三川郡的交界,同時也是魏國如今國境線的一部分,同時被陰戎、楚國以及陽翟到汾陘塞的城牆防塞所包圍,是一片連陰戎與楚國都懶得來攻佔的土地,且人煙稀少,可想而知這片土地是一個什麼情況。
因此說白了,南梁王趙元佐不過是被魏天子流放在外罷了,空冠王號。
“你是說,讓元佐去領兵前往隴西麼?”魏天子神色莫名地看著趙元儼。
趙元儼面不改色,正色說道:“陛下心中也清楚,元佐乃是領兵、用兵的奇才,陛下之所以將他流放在南梁,不也是捨不得殺他麼?”說到這裡,他抬頭望向魏天子,微微嘆息道:“陛下,您登基繼位已一十七載,元佐也已被流放在南梁整整十七年……如今我等子侄輩逐漸長大成人,曾經兄弟鬩牆那一幕,也該告以終結了。”
魏天子聞言沉思不語,看得出來,他對他三哥趙元佐十分忌憚。
見此,趙元儼又低聲勸道:“若陛下肯重用元佐,無論是當初的汝南君熊灝,還是前一陣子的暘城君熊拓,根本不足為懼!”
魏天子沉默不語,閉著眼睛沉思了好一陣子,這才幽幽問道:“他……這些年在做什麼?”
趙元儼聞言繃緊的面色微微鬆弛了幾分,嘆息道:“據臣兄所知,元佐這些年來在南梁耕讀,除了翻閱、鑽研兵法外,就是種些蔬菜、瓜果,安分守己,十七年來,皆是如此。”
說到這裡,趙元儼頓了頓,鄭重地強調道:“若當真無法避免與陰戎、甚至是秦人、羌人開戰,陛下會用得上元佐的,他一人,就抵得上十萬精兵吶!”
足足思忖了有小一刻,魏天子這才睜開眼睛,緩緩地點了點頭:“既然如此,就將他召回大梁吧!”
“陛下英明!”(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章:被流放的王爺(二)
ps:鑑於有些書友納悶“三川郡”的歸屬,特此解釋一下:三川郡是魏國的領土沒錯,但三川是一片極其遼闊的土地,魏國的三川郡,只佔三川之地的一小部分,就跟上黨、潁水兩塊土地一樣,並不是全部都在魏國手中。
再ps:話說前天我岳父來了,住了兩天,呼……壓力真大。
“南梁王?父皇下詔召回南梁王?”
當從宗衛高括口中得知從垂拱殿傳出的訊息時,趙弘潤著實有些摸不著頭腦。
要知道,他只是好奇他父皇究竟會怎麼處理隴西的那件事,究竟是袖手旁觀還是給予支援,因此,他才叫高括等人關注著垂拱殿那邊的訊息。
可沒想到,垂拱殿卻傳出了一個與隴西一事毫無關係的訊息。
“六叔聽說過南梁王麼?”
趙弘潤轉頭納悶地詢問六王叔趙元俼,畢竟南梁王這個王號對於他來說實在陌生,毫無印象。
可而當轉回頭時,他發現趙元俼正不知在思索著什麼,顯得有些失神。
“六叔?六叔?”
“啊?”被趙弘潤喚醒回神的趙元俼露出一副如夢初醒般的恍惚,直到趙弘潤又重複了一遍疑問,他這才淡笑著糾正道:“南梁王,並非分家一支,那是你的三伯。”
“三伯?”趙弘潤聞言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唔。”趙元俼點點頭,正色說道:“南梁王趙元佐……那可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啊。”
“從來沒聽說過啊……”趙弘潤皺了皺眉,儘管他苦思冥想企圖從記憶中搜尋那位三伯的事蹟,但奇怪的是,他記憶中有關於那位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