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上海合作組織已成為地區合作的典範,其影響越來越大,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四國領導人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了這次在上海召開的會議;另外,聯合國、東盟、獨聯體等國際組織的領導人也出席了這次峰會。

親鄰善鄰,是中國的優良傳統,中國政府奉行“與鄰為善,與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和“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與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的友好交往和密切合作,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

在今後的國際格局中,強權政治和武裝征服將會越來越沒有市場。某些霸權國家為了一國私利而入侵別國,給被侵略國家及其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且也使本國人民怨聲載道。另一方面,由於缺乏信任,更是造成了許多國際和地區衝突。如果人類要想獲得持久的和平,就必須藉助誠信機制。因此,人類的和平之日,也必將是誠信文化大行其道之時。

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1)

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

—— 做人要有孝心

“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是指做人要孝敬長輩,敬愛兄長,提倡的是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孟子·滕文公下》曰:“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則悌。”即“入則事親孝,出則敬長悌。悌,順也。”這句賢文的“本”即做人的根本,“道”即做人的道理。意思是孝順是一個人首要、重要和根本的事情,只有懂得和做到了孝順,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

“孝”的造字也很有深意,由“老”字頭“子”字底構成,其字意體現了父子關係,父在上,子在下;父親要撫育、關照兒子,兒子要尊重、孝敬父親。再來看“教”字,則是由左“孝”右“文”組成,其寓意“教育”之道就是“文”之以“孝”。教育就是要透過文化來傳播孝道,因此古人把宣傳、弘揚孝道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由此可見,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清朝學者李毓秀編纂的《弟子規》是後世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它的首段是這樣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將孝悌放在了首位,認為踐行好了孝悌之後,再講究“信”、“愛”、“仁”,有了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再去“學文”,我們暫且不論這種排列順序是否科學合理,僅從《弟子規》得以流行久遠,說明國人是認可孝悌的重要性的。

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現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國家,講到‘孝’字,還沒有像中國講得這麼到位。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要能夠把‘忠孝’兩字講到做好,國家便自然可以強盛。”

我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孝道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在11000多字的《增廣賢文》中,關於孝悌的內容竟然多達200餘字,足見孝悌在《增廣賢文》中的分量。如:

孝當竭力,非徒養身。

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

早把甘旨勤奉養,夕陽光陰不多時。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謙恭待人,忠孝傳家。

以孝律身,即出將入相,都做得妥妥亭亭;以忍御氣,雖橫禍非災,也免脫千千萬萬。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則盛德日新;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孝行自篤。

父老賓士無孝子,要知賢母觀兒衣。

愛日以承歡,莫待丁蘭刻木祀;椎牛而祭墓,不如雞豚逮親存。

這些賢文都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了孝道的重要意義。

胡適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便非常感慨地說:“我在30年前曾主張廢止讀經,經過30年以後,我又要提倡讀經,尤其特別要提倡讀《孝經》”。胡適先生這段話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孝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孝行天下,為人之本

我國古人非常重視孝道,關於孝道的文章論著可謂汗牛充棟。春秋時期曾子撰寫的著名《孝經》,影響非常深遠,被列為傳統啟蒙讀物之一,得以流傳千古。《孝經》共18章,對孝道進行了綜論分述,分別就孝道對帝王、諸侯、士大夫、庶人等各階層的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還就長輩在生和去世如何踐行孝道進行了論述。

古人不僅在物質層面重視孝道,而且在精神層面重視孝道。比如父母亡故,朝廷官員都要帶薪休假守孝三年,守孝期滿一般官復原職,如不休假守孝反而會受到世人的指責;在選拔人才方面,也把孝道作為重要標準來考核,如漢代就有“舉孝廉”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