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附議李弘所奏,“如今遼東戰事將要打響,陛下和娘娘應該坐鎮京師,待戰事結束後,再往泰山封禪!”
接著又有幾位大臣站出來表示了此意思,朝堂上緊張的氣氛一下子緩和了,爭論的焦點也從“逼迫”皇帝讓太子主持朝務轉移到懇請皇帝和皇后推遲封禪的日期上!
一直挺著身子站著,看著朝堂上這一場紛爭的賀蘭敏之,也很佩服李弘。這位年歲並不大的太子,竟然會在這樣關鍵的時候站出來,撇清自己和擁護他接管朝務大臣的關係,還表示了自己沒有一點想插手朝務的想法,甚至表示害怕皇帝和皇后不在京城,因為他應付不了朝事。
這位才十五六歲的太子,還真的不能小看,雖然剛才他表現的在點驚惶。
諸臣跟著李弘一番鬧騰後,神色已經緩和了很多的李治壓壓手,示意眾臣平靜下來。
“諸位愛卿所言甚是有理,但朕也知道,再過幾月,高麗戰事即會結束,前方捷報傳來之時,可能御駕還未啟程,所以一切還是按原先的計劃準備,待前方戰事開始時,再做最後的決斷!”李治揮揮手道,“御駕前往泰山之時,太子留在長安監國,所有朝事都由他負責,如今事務,還是要交由皇后代朕處理,皇后凡事都會問詢朕的意見,這一點上諸位愛卿不必再議!接下來再討論其他的事,諸位愛卿有事皆可上奏!”
李治當殿這樣表態,讓簾後的武則天放心了大半,也重新坐回了她自己的座上,那些支援武則天的人,也放寬了心,但提出讓太子接手朝務的大臣,卻感覺到了無比的懊惱。
但皇帝既然這麼說了,太子也表過態,皇后也發過怒,所有的大臣都不敢再出言表示什麼。但很多人心裡有隱隱的不安,這件事不會不了了之的,只希望,朝堂上不要再出一個上官儀!
朝會繼續進行,一些大臣也陸續站出來,向皇帝稟報了這段時間發生的一些大事,同時奏請一些需要皇帝裁決的事,當然討論最多的還是關於出征大軍的事。
李治可能還是精力不濟,大臣們議事稟奏的時候,顯得無精打采,到後來甚至閉上了眼睛,讓人不能確信他是不在聽。
不過簾後的武則天至始至終都在認真聽取群臣的奏議,一些當殿要回復的,也讓侍立在身邊的宦官代為回答。
這也是她垂簾聽政回覆朝臣們問事的一種方法,不直接面對群臣,也不直接回復群臣的奏議。
朝會結束,諸臣各自散去,賀蘭敏之率手下和右奉宸衛的軍士一道,將李治和武則天護送回殿。
武則天並沒單獨回仙居殿,而是以服侍李治為由,一道去了金鑾殿。
在執行完護送的任務後,參加朝會任務的奉宸衛軍士使命已經結束,接下來的護衛任務將交由其他奉宸衛軍士負責。除了值的奉宸衛軍士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一,回到衛所。
賀蘭敏之帶著自己的那隊軍士回到衛所,簡單地總結了今天朝會時候值勤的情況,並囑咐了了番軍士們要注意的事,也就讓眾人散了。
沒有了任務的軍士也大多出宮回到自己的府上,但賀蘭敏之還不想離去。
今天朝堂上發生了這麼重大的事,他怎麼捨得就此離去,一定要問詢一下武則天,因此他也決定在衛所內等著,等武則天從李治處回來,就去請見,他希望今天武則天依然會回仙居殿。不過他剛剛遣散手下,還沒坐下來喝杯茶,衛所外值哨的軍士就帶著一個人進來了,卻是武團兒。
武團兒告訴賀蘭敏之,皇后娘娘讓他在宮內等著,她和皇帝商量一會兒事,待事兒商量完畢後,會馬上召見他,有重要的事和他說。
聽到武團兒所轉武則天吩咐的賀蘭敏之心下大慰,今日這樣的時候,武則天終於沒忘記留他說話,這是好事情,當下笑著應允了。
武團兒也沒逗留,就去了。
放鬆了心情的賀蘭敏之也安心地在衛所內候著。只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一等就是大半天,才等到武則天的召見。朝會結束時候將近正午,武則天從金鑾殿出來已經是黃昏時分。
聽到有人來傳的賀蘭敏之得知武則天已經回仙居殿後,馬上就過了去。
就在他抵達仙居殿時候,武則天帶著一群宮人也正好走到殿外。
賀蘭敏之分明看到,從李治處回來的武則天臉色很舒緩,而且還有隱隱的笑容!
看到武則天這樣的神色,賀蘭敏之提著的心放下了一點!
今天發生的事,可能是有驚無險了…
://。。
第二百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