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部分

第二百十七章難道是有驚無險?

'··]更新時間:201293012:03:36本章字數:4641

第二百十七章難道是有驚無險?

這是從簾後傳來的聲音,一個女人的喝聲;不用說也知道,這是武則天發出來的!

只聽簾後的武則天繼續喝道:“如今朝事紛雜,我出征遼東的數十萬大軍全在往東北方向行進的途中,關注前方的戰事,保證數十萬大軍軍需所需,乃當前最重要的事!諸位不以國事為重,反而聯手脅迫陛下交割權力,讓陛下在英年之時,完全可以處理朝事之際,就禪位於太子,是何居心?”

簾後的武則天一眼寒光四溢的眼睛盯著自朝會開始後就一直站在殿前,但沒發表一句話的李弘,也不待李治有反應,繼續說道:“剛剛陛下已經說了,先議朝事,討論這段時間急切需要解決的事,爾等卻還糾纏於何人監理國事之上,置國家大事不顧,置陛下的威嚴於何處?再過一些日子,御駕將東行封禪泰山,太子留在京師監國,所有朝事都將交由太子負責,根本不需要交割,爾等在現在這諸多大事需要處置時候糾葛這些事,到底是何居心?”

李治坐朝時候,武則天雖然坐在簾後聽政,但很少站出來發表意見,少數幾次當殿發表看法,都是特殊的情況下,今日這般喝問,而且是從來沒有過的嚴厲口氣質問,嚇倒了不少的大臣!

一些大臣已經聽出來了,武則天雖然是喝問站出來要求皇帝讓太子代為處理國事的大臣,但實際是卻是質問與此事大有干係的太子李弘的,而且是前所未來嚴厲的口氣!

沒有人會相信,這事會與太子無關,這段時間皇后與太子間的關係頗為微妙,這是人所共知的“秘密”,今日數位宰相如此提議,而且都是掛著東宮官職的人,許多人已經想到了什麼。這是很可怕的事,要讓諸臣選擇支援哪方,大多的人還真的下不了決心。皇后的手段大多人都見識過,皇帝現在也對她言聽計從,上官儀事件的影響還未消除,沒有幾個人不擔心自己項上腦袋的!

以李安期為首的要求皇帝以太子監國,代為處理朝事的大臣在武則天威嚴的喝問下,也一下子沒了聲音,確實關注前方的戰事,保證戰時所需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誰都知道現在站出來提這個建議真的不太恰當,他們原本不想在這個時代提出來。但皇帝現在臨朝的次數太少了,數個月才有一次,除了朝會時候他們能面聖呈請建議外,其他時候極難見到皇帝,即使求見也不被允見!

正因為如此,所以今日李治臨朝,幾位列宰相位的大臣才冒死站出來提奏議。

武則天話音落下一小會後,許敬宗跟著附和了,“皇后娘娘說的極是,一切要以國事為重,將臨的戰事是朝廷需要關注的重中之重,再過幾個月陛下和娘娘又要臨幸泰山封禪,萬不可有差錯起來,此時討論這事真的不太妥當!”

右相即原來的中令,是理所當然的宰相,許敬宗又任要職多年,威望不可為不高,甚至可以說是百官之首,只不過因為他力挺皇后武則天,才被許多人所不齒,名聲差了一點,但在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話,皇帝李治又沒表示什麼,還是挺有份量的,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

朝堂上一片寂靜,許多大臣相互望望,但沒有人站出來說什麼,連李安期也心有不甘地退回到班列中。李安期是貞觀名臣李百藥之子,在朝中頗有人緣,但許多和他交好的人,在今日並沒站出來支援他,這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打擊!

李安期原本以為,由他和其他幾位宰相牽個頭,當著皇帝的面提請讓太子監國,朝堂上支援人大臣一定會很多,卻沒想到竟會是這樣一種情景,當堂被皇后怒斥了,而皇帝卻不發一言。

雖然說他們所提,並不是要逼迫皇帝退位,讓太子即位,但經皇后一說,好似真的有這麼一回事了,這讓李安期後悔不已。從今日的情況上來看,皇帝還是完全聽從皇后的意見,並不似他們所知道的那樣,皇帝想限制皇后的權力,今日朝會時候提出這個建議,真是失策!

正這時,一直沒出聲的李弘站了出來,對李治和簾後的武則天行了一禮:“父皇、母后,兒臣年幼,處理朝事力不從心,數次監國全賴諸臣輔佐,如今朝事有母后代父皇處置,是最恰當之舉,有母后代父皇處置國事,才是萬全之策!兒臣甚是怕父皇和母后臨幸泰山之際,兒臣無法處理好朝事…兒臣想懇請父皇和母后,推遲封禪泰山,待遼東的戰事結束後,再前往泰山!”

“陛下,臣附議!”西臺侍郎、太子左中護戴至德馬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