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有斑、重複筆、重筆有斑。

大斑跡幾乎不見,有暈散,有沉胎現象,但斑不大,小坑點式鑽胎,散而不多,在重複筆和重筆紋飾中也有淺斑,但不重。

這個圖表雖不能百分之百的說明歷史上蘇料的加工引起的紋飾感觀演變過程,但也可以為我們如何看待青料的加工起到重視的作用。

注:(1)、《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10頁

(2)、《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11頁

(3)、《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11頁

(4)、《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08頁

(5)、《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09頁

(6)、《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08頁

(7)、《中國陶瓷》 500頁

(8)、《元代陶瓷》 20頁

(9)、《古玩指南》 79頁

(10)、《古瓷鑑賞指南》三編 121頁

(11)、《古瓷鑑賞指南》二編 167頁

(12)、《古瓷鑑賞指南》二編 110頁

(13)、《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詞典》 106頁

確定蘇料基準色對鑑別的意義

色感是人類最敏感的,而瓷器的發展史對各種色釉的瓷器又是鑑賞瓷器的標準之一,並用不同色彩區分出種類,又從同一色彩中分出深淺及混合彩的色感,如:青花、青釉、三彩、五彩、紅綠彩等,青色中又分出青中泛紅、泛紫等。如此種種,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色感欣賞和記憶。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色彩來分類,來鑑定瞭解到當時的製造和加工情況,這為我們對器物斷代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常常是色釉給了我們準確的資訊,使我們對一件本來是模稜兩可的古瓷器,透過色釉依據找到了無可非議的答案,使它能按真實年代對號入座。因此對色釉的描述自古以來就沒停止過,這也給我們留下了最寶貴的財富ˇˇ。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青花料有很多種,而青料的來源是鈷料,鈷料又有幾十種,每種又都有它不同的成分組成。這就需要我們對青花料在燒成後的色感上有一個儘量統一標準的認識。因為青花料的應用確實是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它的用料特點,有它的用料規定,從這點上看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可以用它的主要原料(青花料)去鑑別它的年代,這好比是它的年曆烙印。

青花料有多種,但它的基本色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要認識它的基準色,這也是通常所說的青花中的泛紫、泛紅、泛藍黑、濃豔等問題。如果不弄清基準色就很難確立起一個統一的色感標準。因此也就會在青花瓷器的認識上出現一時清楚,一時糊塗,權者霸氣、弱者委屈的現象。那麼什麼是基準色呢?基準色就是認識統一,符合歷史真實的標準。如:濃豔有鐵斑是元朝典型的蘇料。濃豔無大的鐵斑是明朝的特徵,可它們的藍色是不是沒有變化呢?是有的,不然為什麼一看就知道呢?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常借前人的話說:“蘇料的深淺再變也是‘靛藍’的底子”。古玩指南一書趙汝珍指出,明器之藍色、類靛藍,而釉不甚透亮。(用蓼葉水調和石灰沉澱所得之藍色染料為靛藍)這就是我們要說的要找出的基準色。

透過靛藍色的基準色就可以在一件青花器上首先從基準色上定出是什麼料,再從料上找出它的色因加工年代,那麼透過青料確定這件瓷器是哪個年代生產的就較容易了,不但蘇料如此,其他如:回青、石子青、浙料等也是如此。肯定青花瓷器鈷料釉年代變化中的色感特徵。就等於找到了青花料加工工藝上不斷改進給我們留下的時代色。也就是色感年輪,如果把它找出來,就等於是一個色感年輪表找到了。這個色感年輪表找到,可以為我們在鑑賞瓷器中畫出一個可應用的基準色感曲線。

利用這個色感曲線對照出一件瓷器的年代。對今人和後人得到啟發和借鑑比如:可以在看“吃胎”“鐵斑”的基礎上,再參看紋飾的薄釉部分。薄釉部分可分三種色感:

元朝

色濃豔、色呈靛藍中的深色,如淺的藏青布色、顯純淺靛藍色。 明早期

色濃豔色現靛藍中的深牛仔藍色。

明中期

(宣中晚期)色深如淺牛仔藍、現顯純淺靛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