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金後,仍高達350~400萬美元。華源基金會並不干涉教學,只要你開設約定課程,具備相應的師資條件,能夠透過稽核即可。因此,華源基金會在國內擁有崇高的聲望——華源基金會要求的課程,符合張之洞等人的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受到很多人的支援。在這種情況下,華源基金會採用提供旅費、學雜費、免費食宿、幫助辦理入選手續等優惠政策,引導留學生去歐美留學的工作,產生了很大的成效。以1903年為例,赴美留學的有2617人;赴加拿大留學的有2379人——多為被美國拒籤,轉而就讀於加拿大,他們多半會轉向歐洲求學;赴英國留學的有2170人;赴德國留學的有1921人;赴法國留學的有781人;赴日本留學的有793人;赴其它國家留學的寥寥無幾,共計1萬1千餘人。其中,90%左右的留學生,都是藉助華源基金會的幫助而出國留學的,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留學生的生活很艱苦,雖然華源基金會也切實履行了它的承諾。留學生坐著三等艙漂洋過海。到達目的地後,華源基金會已經在幾個大學城的附近,建立了留學生居住區,提供免費住宿。就象大學宿舍一樣,上下鋪,二十幾平方的屋子要住六~十個人。除學費以外,對自費生每月還提供少量的伙食補助金。一般來說,是四美元——在美國只能吃黑麵包。但是,在留學生居住區可以吃得不錯,白麵饅頭吃到飽,還經常可以吃得很好——美國人不吃魚頭、雞屁股和下水什麼的,所以,這些東西比青菜還便宜。華源基金幫助辦理入選手續——提供資訊,如,在國內準保好所需證件,提供資金擔保,,並幫助聯絡學校和教授。留學生居住的房屋是阿庭免費提供給華源基金會使用的,三層的宿舍樓圍著操場,每天早上要求出操,保持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華源基金會還會開設一些免費的,或收費低廉的培訓班,來幫助留學生適應國外的環境。這就需要聘請教師等工作人員——這是極好的職位,待遇優厚。但是,被聘人員通常不會在基金會工作一年以上,因為基金會希望留學人員能夠對美國更瞭解,所以,規定了工作期限,最長一~二年。在董氏兄弟投資公司下轄的工廠裡,還可以學習技術。自然,也是隻有極優秀的人員才能留在那裡工作。在工廠,倒沒有工作期限的限制。但是,基金會還是鼓勵留學生去外界工作——“積累經驗,瞭解世界”——當然,在經濟危機中,是很難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的。此外,就是華源基金會資助的翻譯館和留學生報,兩處都需要人手,前者報酬也不錯。只是翻譯館對語言和專業知識要求較高,而留學生報,一切都由留學生獨立運做,基金會只提供少量起始資金。但是,無論留學生找不找到工作,都不會有凍餓之慮,乃至影響學習。

目前,華源基金會的名譽主席、名譽理事一大堆,都是中外有名望的學者——包括美國公使康格,康格很支援基金會工作,認為這有利於美國對中國的滲透。吳猛、劉成(第一批旅美者之一)、許文若(第一批旅美者之一,專門學習財會)則是正副執行長和財務主管,負責具體工作。

我此次回國也要借重華源基金會的力量,來謀取我希望的職位。(跑官的過程很瑣碎,筆者也不擅長這個——擅長的話,筆者就去跑官了,我就略寫了。)張謇是華源基金會的名譽理事,通州師範、農業學校和正在籌辦的紡織專門學校,都受到華源基金會的資助。我作為吳猛的好友,被介紹給張季直的。在1899年,張季直去上海籌款時,四處碰壁,不得不在四馬路賣字3天,籌集回家的路費。最後是初到上海的吳猛資助了一萬兩,才擺脫困境(吳猛與挪用公款,被記過,並處以罰金,同時改革了基金會的財務制度,使其正規化)。所以,對我這個吳猛的好友,張季直是推心置腹、竭盡全力。張季直是狀元,與帝黨、後黨及後來的袁黨都有交情,這一用心,那信寫得是妙筆生花,對我是百般讚許。

我回國後,經天津、上海、南通,最後才到了安慶。

第八章

天津,是去霍家——這也算是我在國內的家了。霍元甲自1901年使俄國力士不戰而逃後,名聲大振。除孤兒院、靜海書院、師範學校(1902)外,又開設了精武國術館——教授那些資質好,品格優的學生習武。劉振聲是大師兄,霍東閣十歲。見過長輩,兩兄弟就嘮開了。幾年未見,自有許多別後故事要說。說到日本人,我將分開畢業授銜之事說於霍元甲,並告誡他,如果與日本人打交道,要千萬小心謹慎,日人卑鄙無恥,什麼樣的事都能做出來。

霍元甲生性直率,不愛財物。雖身兼數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