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脊樑怎稱得法門?只好算做個方便門罷了。”唐半偈此時跌得顛顛倒倒,正閉著眼在昏聵之際,忽聽得兩個徒弟歡喜說話,睜開眼見旁邊一個窟窿透進亮光,看見天日,也自歡喜,便道:“徒弟呀!既有門就該出去了。”豬一戒忙到透亮處鑽出頭來一張,叫聲:“慚愧!”但見小行者手拿著金箍鐵棒,正在那裡審看妖精,豬一戒大叫道:“大哥,不消疑惑著了,妖精已被我們搗斷脊樑筋,斷送了他的五心三髒了。”小行者猛然看見,滿心歡喜,忙問道:“師父怎麼了?”豬一戒道:“師父好好的。只是洞門小,被妖精皮裹了頭,卻出來不得。”小行者道:“這不打緊!”遂將金箍鐵棒迎風一晃,變做一口風快的屠刀,照著妖精脊背豁喇一聲劃做兩半,沙彌用禪杖撐開。一霎時,他師徒四人依舊都在光天化日之下。豬一戒忙攙了唐長老,沙彌挑了行李,歡歡喜喜的走了出來。唐半偈問起緣由,方知虧西海龍王收了他的毒氣,才能成功,遂向空拜謝。龍王辭別了小行者,自回海去。師徒四眾正打點行程,忽西南上蜂擁的趕了百十餘人,圍繞著他師徒四眾拜謝說,虧他們除了地方大害。小行者道:“妖精方才打死,你們偌遠,怎生得知?”眾百姓道:“是土地公公顯靈,先報我們得知的。”定要請了回去過夜。唐長老卻不過眾人好意,只得看著眾百姓去安歇了一宿,次日方脫身早行。正是:

最輕者死生,最重者功行。

死生惟一身,功行在萬姓。

不知唐長老此去又何所遇,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五回 唐長老清淨無掛礙 豬一戒貪嗔有牽纏

語云:

善自善,惡自惡,善惡分途難假託。怎奈人心雕鑿深,故令世界多舛錯。持齋便認是菩提,誦經便道是活佛,誰知盡是貪嗔痴,種出眾生毛與角。須知我佛清淨心,色色空空都不著;一念天堂已上登,但思地獄便墮落。縱有靈明大辯才,轉念如圜費揣度。我願真修自證盟,莫向他人覓衣缽。

話說唐半偈師徒四人,脫離了蜃腹之苦,辭了眾百姓,歡歡喜喜又復西行。又行了月餘程途,忽遠遠望見一座高山攔路。唐半偈問道:“徒弟呀,你看前面又見高山攔路,不知是兇是吉,須要仔細。”小行者先已看見,聽得師父問他,又細細觀望了一回道:“師父,靈山這條路我雖不常常來走,那竅脈相通之處也曾來過幾遭,還依稀記得。此去與靈鷲不遠,除了靈鷲別無高峰,為何忽又有此陡峻之山?”唐半偈道:“既是往常沒有,莫非又是蜃氣化的?你們更要小心!”豬一戒聽見說是蜃氣化的,恐怕又被他吸到肚裡去,便放下行李立住腳不敢走。小行者笑道:“好呆子,怎這樣膽小!就是蜃化的,也須走到他口邊方才吞吸得去,怎隔著許多路便害怕起來?”豬一戒道:“哥哥呀,前日是大造化,撞見那蜃妖沒牙齒留得性命,若遇了有牙齒的妖精,嚼碎了吞下去,此時也不知變了糞壓在哪塊田地上去了?”沙彌聽了笑道:“二哥若是這等小心害怕,除非叫鐵匠象烏龜般的打一個鐵殼,與你套在身上,方敢大膽走路。”豬一戒道:“我說的是正經話,你卻當取笑。”只得挑起行李來捂著嘴往前又走。

走到山腳下。大家一看,只見那座山兩旁密匝匝都是松林,惟正當中一條嶺路,卻又十分陡峻,要上嶺去必須仰面而行。唐半偈看見光景異常,卻有幾分膽寒,便勒住馬與小行者商量。小行者道:“師父心下既有些狐疑,且住在山腳下,尋個人問問路再走不遲。”遂帶轉唐半偈的馬頭,繞著山腳下尋人家。正沒尋處,忽左手鬆林裡一聲磬響,大家聽見歡喜道:“有人問路了。”就沿著那條曲路兒尋到松樹林中來。果見一個小庵兒十分幽雅,庵門上題著是“猛省庵”三字,庵門半開半掩,唐半偈分付小行者三人在外面立住,自己卻輕輕推開庵門走了進去。走到佛堂前,只見佛堂中一個老和尚,正燒完了午香,忽看見唐半偈立在佛堂外,慌忙走出來迎接道:“老師父從何處來?請堂裡坐。”唐半偈進到堂中先拜了佛,然後與老和尚行禮道:“貧僧乃東土大唐國奉欽命差往西天雷音寺見我佛如來拜求真解的,路過寶方,因見前面山嶺高峻,不知是甚地方,又不知嶺上可好行走,未敢輕易過去,故尋至寶庵求老師父指教。”那和尚看了看道:“從東土到我西域也不容易,怎只老師一人獨行?”唐半偈道:“貧僧還有三個小徒在外面,恐怕驚動禪棲,故不敢進來。”老和尚道:“老師既要問過嶺難易,說起來話長,令高徒在外面立著不便,請進來同坐了好講。”唐半偈遂起身,在庵門前叫了小行者三人進去同坐。

老和尚看見三人相貌醜惡,便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