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預計這宮殿維修要花十個億錢,你只花了三億錢,他們肯定以為你偷工減料沒認真做,但你花了十三億錢,他們就會認為你盡心竭力地建造了還用了上好的材料。”呂布當此時不禁想起了那個不顧甲午戰爭成敗而非要花大錢過大壽修頤和園的慈禧老妖婆。
朱儁是寒庶子弟出身,他母親靠賣布供他讀書,他很難理解天子、太后的思維,一臉困惑。
呂布苦笑道:“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像他們這種從來不為生計發愁,從來不需要自己買東西的人,自然會這樣認為,自然不會珍惜民眾辛辛苦苦交上來的賦稅錢財,哎。本公只怕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也會被他們當做很容易得到的東西,毫不珍惜。”
朱儁能說什麼呢,他越來越認清了劉辯的實質,這是一個扶不起的皇帝,扶持著這樣一個皇帝來大漢中興。難啊。
呂布出了宮城,走不多遠,便是呂布的大司馬府。
這大司馬府建造的清素淡雅,古樸實在,沒有任何雕樑畫棟花裡胡哨的成分,也一點都不金碧輝煌,看起來非常不襯呂布的身份,但為呂布贏得了一定的名聲,入得府內。一應建築都隨著呂布的授意,看似平常的宅院卻佈置了大量機關,防禦能力甚至在皇宮之上。
大司馬府旁邊的一應建築都是呂布麾下文武將領的,舉凡六品官以上的官員都需要把府邸安在洛陽。
大司馬府後面是一個匡闊的練武場,練武場下面有個匡闊的地道通往外城的中央軍駐地,另外還有一個秘密的地道通往皇宮,這兩個地道都是忠於呂布的工部尚書鄭渾負責建造的,司州牧朱儁、將作大匠李植並不知曉。
呂布人雖在內城的大司馬府裡。可隨時控制宮城裡的皇宮和外城的中央軍。
為了讓洛陽不止因為人口密集而淪為後世帝都那樣,呂布特別奏請天子劉辯。為中都洛陽設立了四個陪都,分別是東都開封、西都長安、南都宛城、北都鄴城,以各自的職能分擔洛陽城的壓力。
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悠久,不只是北宋一朝,早在夏朝帝杼時期,便曾在開封一帶建都二百多年。隨後商朝曾在開封一帶建都二十七年。公元前八世紀,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
戰國時期魏惠王遷都大梁。引黃河水入圃田澤開鑿鴻溝、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興,農業、商業得到極大發展,還修長城、聯諸侯,國力日盛,乃得稱霸於諸國,使大梁城與秦國的咸陽、楚國的郢都並列,成為當時國內最發達的名都大邑,魏國在大梁建都,歷六世一百三十六年。
公元前二二五年,秦兵引鴻溝之水淹灌大梁城,開封首次遭毀滅性水災,魏王被迫投降,大梁城毀,魏國滅亡。之後,秦國在大梁地區設定了浚儀縣,兩漢承襲。奇怪的是,浚儀縣旁邊也有一個開封縣,不過不屬於陳留郡,而屬於滎陽郡。
呂布將陳留郡改名為開封郡,將滎陽郡裡的開封縣擴進去,在大梁城的遺址上重修開封城,立為東都。
開封周圍河澤密佈,不僅有濟水、穎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還分佈有圃田澤、蓬澤、牧澤等天然湖澤,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水網,農業灌溉便利,農業發達,可以成為農業中心,另外因為這附近河道縱橫,航運發達,開封也可以重現北宋時期航運中心的盛景。
呂布命工部督促整修一條從洛陽通往開封的馳道,同時督促豫州建設兵團抓緊整修開封城及其周邊河道。
西都長安是西漢時期的都城,南都宛城是光武帝劉秀的龍興之地,也是東漢近半豪強的祖籍,以這兩個地方為陪都,無需贅述。
一條通往長安的馳道已經修好,通往宛城的馳道也近修好。
重修長安,這裡作為西部發展的龍頭,又在長安佈下一部分兵力,以震懾涼州、益州。
重修宛城,作為震懾荊州的橋頭堡,佈下部分兵力。
鄴城作為陪都,原因也自不待言,只是通往鄴城的馳道修起來有難度,因為要橫跨黃河,要興修黃河大橋,這是跨時代的工程,不過既然宋朝能修成黃河大橋,呂布相信漢朝也能修成。
呂布曾經有過一個大膽的設想,他想把開封城所在的開封郡、鄴城所在的魏郡、宛城所在的南陽郡都合併入司州,又把原先分出去的河東郡、河內郡都劃歸司州,再把豫州的潁川郡併入司州,這樣一來,司州轄有河南郡、弘農郡、馮翊郡、扶風郡、河內郡、河東郡、開封郡、魏郡、潁川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