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4部分

哪裡去。

而朔方節度使韓洙乃是前任節度使、潁川王韓遜之子,韓遜在三年前死後由他繼承節度使之位。

可惜比起韓遜來,這位新節度使不管是駕馭部將的手段還是指揮軍隊作戰的能力都差了太遠,在這局勢複雜的邊地難以壓服各方野心之輩,所以其麾下領地正在不斷萎縮,權威正在受到挑戰。

得到吳國滅梁的訊息後,韓洙當即決定派使者出使吳國,希望得到吳國的正式冊封,借吳國的勢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至於更西邊的涼州等地,那裡的勢力更加複雜,戰亂更加頻繁,派使者出使吳國的目的和韓洙差不多。

當然,因為地方偏遠的緣故,這些地方勢力得到訊息的時間要比李茂貞慢得多;而且與李茂貞不同,這些勢力的統治者在得知吳王楊渥尚只稱王,並未稱帝后,他們在派遣使者請求冊封的同時,也沒忘記勸楊渥登基稱帝,以繼承天下大統。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了。

此外,在南方辰州、敘州孤寂了多年的馬殷在得到吳國滅梁的訊息後,這位與楊行密同年的梟雄也不得不再三嘆息:吳國有此實力,吳王有此手段,他當年敗得不冤。

向吳國上書請降,交出大部分領地以換取兩州之地作為保留地後,一開始馬殷對吳國還充滿戒備,畢竟誰也不知道吳國會不會遵守協定,保證他們的安全,所以他有所戒備也是正常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那些開國老將先後病故,馬殷的實力可以說是江河日下;而吳國一方卻接連奪取梁國大片領地,又收復了嶺南,實力已遠超當初,更非馬殷能比。

所以那時馬殷就徹底熄了防備之心,因為防備也沒用,還不如設法與吳國搞好關係。

到如今吳國滅梁,他更是做了一個決定:不顧年邁,親自前往朝見楊渥,並且徹底交出手中兩州之地,以保全家族。

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除了感到吳國勢大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自家的幾個兒子深感失望。

馬希聲,馬希範等,一個個能力沒什麼能力,卻又野心勃勃,時不時的向馬殷提出要派兵攻取西南諸地,以擴大地盤。

如今老老實實的待在辰州、敘州尚且擔心吳國看他們不順眼,將來會出兵將他們給滅了;若是再對外擴張,只怕他的軍隊出兵之日,就是吳軍兵臨城下之時。

更何況,這幾個不省心的兒子相互之間還不和,爭權奪利起來一個比一個心狠手辣,有幾次甚至都鬧得差點兵戎相見的地步。

馬殷如今還沒老糊塗,可以壓制住這些小子;但若是哪一天自己不在了,這幾個兒子豈不是要鬧翻天?只怕到時候整個家族都要給他們陪葬。

深知進退之道的馬殷自然不會那麼傻,明知道大勢不可違,那就最好順從大勢,何必強行而為,自取禍端?

……

相比於這些梟雄們對吳國滅梁各自做出選擇,另一個割據一方的強大勢力對此卻絲毫沒什麼反應。

這個表現得十分淡定的人就是蜀主王衍。

自從繼位以來,王衍可以說整天都在吃喝玩樂之中,對於政務不怎麼關心。

像他這種君主往往都喜歡親近小人而遠離賢臣,再加上他父親王建當初大肆誅殺功臣,朝中有才能之人早就被殺得差不多了,現在的蜀國朝堂內早就是烏煙瘴氣,朝政荒廢。

在王衍看來,中原有什麼大變與蜀國何干?他只要嚴守各地關隘,關上門來好好享樂就是。

所以當吳國滅梁的訊息傳來後,王衍僅僅道了一聲“朕知道了”,然後召集眾臣簡單商議一下。

結果眾臣都認為吳國受晉國的牽制,暫時不會對蜀國有什麼野心,只需讓邊地蜀軍加強戒備就行。

得到這個結論後,王衍便放心下來,不再理會此事。

……

洛陽。

隨著梁國的滅亡,整個中原基本上都已經落入吳國手中,但梁國舊地裡卻有不少地盤依舊處在觀望之中。

尤其是關中各地,在梁國覆滅後這麼久都沒有新的訊息傳來,這讓楊渥很快就失去耐心。

二月中旬,楊渥在洛陽檢閱眾軍,並下令賞賜有功將士。

透過滅梁得到的大把錢糧都被賞賜下去,開支之大實在讓人咋舌。

不過對楊渥來說,雖然花銷巨大,甚至將滅梁得到的錢糧基本都消耗一空,但只要保證將士們士氣高昂,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除了賞賜外,對於有功之臣自然少不了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