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4部分

晉國作為牽制,但有黃河天險在,晉國難以渡河南下。而吳國的實力在吞併中原後必定大增,遠超之前的梁國都不是問題。若是吳國派部分兵力牽制晉軍,以主力向我發難,我岐國還能挺過這一關嗎?”李茂貞憂心忡忡。

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

“父親既然擔心吳國勢大,那為何不派人以慶賀滅梁的名義去吳國出使,也可以看看吳國的實際情況?”李從建議道。

“派個人出使吳國?”李茂貞明顯有些興趣。

“是啊,吳國以前偏居南方,雖然不時有關於吳國的訊息傳來,但畢竟是道聽途說,不實際派人去看看怎麼能行?至少也要搞清楚吳國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兵力有多少,錢糧儲備如何,君主是否賢明,將領是否英勇善戰等等。搞清楚了這些後,咱們也就知道該如何對待他們。”

李從的建議讓李茂貞感到有些驚訝:自己這個兒子一向喜愛文事,對於軍國大事沒興趣,也沒什麼過人的見解,不想此時倒是出了個不錯的主意。

吳國雖然佔領了黃河以南,但究竟實力如何,大家都沒有實際接觸過。

當初吳國對付南方藩鎮雖然一路上勢如破竹,但南方的那些勢力原本就比不上北方藩鎮,至少李茂貞有信心若是換了自己也能擊敗他們。

而這一次對付梁國,吳軍同樣是勢如破竹,但不得不說吳國的“勢如破竹”是建立在梁國實力已經被晉國極大削弱的基礎上,做了“河蚌相爭,漁翁得利”中的漁翁而已,並不足以說明吳軍的實力。

再加上晉國的態度尚未分明,或許自己不需要太心急?李茂貞在心中想著。

“那你認為何人可以作為使者出使吳國?”李茂貞徐徐問道。

岐王重武將而輕文治,若是要在麾下找出一兩個統兵大將來,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要找到一個出使他國的合適人選那就不容易了,那些廝殺漢子只知道打打殺殺,出使吳國很可能會壞事的;而若是讓文官去的話,岐王麾下又沒有什麼分量足的文官。

李從道:“若父親允准的話,孩兒願為父親出使吳國!”

“你?”李茂貞心中微微一動,他正擔心李從不關心國事,憂慮將來岐國後繼無人,如今李從願意擔任使者,他當然不會反對;而且讓自己的長子出使,也能夠說明自己的誠意。

“你若是出使吳國倒也可行,不過你到了吳國之後記得要設法與吳國交好,表明為父與吳國的交好之意,同時也要暗中觀察吳國的局勢和實力,並且探明他們對咱們的態度。這些事情你能做好嗎?”

“父親放心,孩兒又不是三歲小孩,這點事情還是能做好的。而且父親若是不放心,可以讓齊判官隨孩兒一同出使,有他在一旁協助,肯定沒什麼問題。”李從答道。

齊判官齊行知乃是李茂貞的幕僚,雖然官職不高,但其能力還是不錯的,有他在,李茂貞可以放心。

確定由李從出使吳國後,李茂貞也下定決心,先搞清楚吳國的虛實,同時判明吳國對岐國的態度,以及吳國接下來與晉國的關係,若是吳國真的勢大難以抵抗的話,李茂貞也不介意向吳國屈服。

就算向吳國俯首稱臣又能如何?大不了勸吳王登基稱帝就是。

到時候以他的地位和資歷,楊渥怎麼說也要封他為王才是;相信只要楊渥不傻,就不會在晉國威脅尚在、且他已經上表表示屈服的情況下向他發難。

他如今已經老了,實在沒有當年的雄心了,只要能保住岐國的如今這點地盤就行了,至於向楊渥這個“晚輩”屈服是不是很丟臉的事情那就不是他所要考慮的。

……

與李茂貞的猶猶豫豫不同,遠在夏州的定難節度使和靈州的朔方節度使,甚至還有更西邊的涼州等地,這些地方勢力在得知吳國滅梁的訊息後,沒有多少猶豫就決定改弦更張,轉而向吳國上表稱臣,希望得到吳國的冊封。

這些地方勢力割據邊疆已經有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早就習慣了在名義上侍奉中原政權,以換取對內部的“合法”統治權;不管是當初大唐,還是接下來的後梁,他們的態度都是如此;如今換了吳國也不例外。

夏州定難節度使乃是李仁福,党項羌人在這裡盤踞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根基十分雄厚,雖然論名氣與岐王等勢力不能相比,但夏州麾下有正規軍隊一兩萬人,還有數萬党項部族兵隨時為其效力,同樣是一方強大勢力,不比如今的岐王李茂貞弱多少。

能夠建立後世西夏國,與宋、遼、金並立的勢力,實力當然不會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