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墓勰睢!�

第6章 “調整”一個行業(3)

集中“專業經驗”:LEED評級系統

即便是大家達成了一致意見,他們目前尚不需要一個“宏大的遠景”。美國綠色建築協會的早期參與者們卻還是發現,他們自己也無法解答一些重要的基本問題,哪怕是相當初步的解答。比如:究竟什麼是綠色建築。

哈斯菲爾德說:“有些人描述他們的建築時會說,‘我的建築差不多是綠色的。’有的會說,‘我們的建築特別綠色。’還有的會說,‘我們的建築是棕色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在1996年啟動的第一個合作專案,就是開發一組初步的客觀指標,用來明確一個綠色建築的關鍵特徵。

在這個過程的最初,另一個指導思想也逐漸形成了。哈斯菲爾德解釋說:“從最初開始,我們就把建築看做一個系統,並且詳細描述其中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特徵。”比如,採用可迴圈材料固然重要,但僅憑採用可迴圈材料就確定一個建築是“綠色”還是不夠的。“你必須考慮整個系統,土地、地點本身、如何使用水、如何使用能源、裡面採用了什麼材料、室內空氣質量如何、對住戶的健康有什麼影響,等等。”這個系統性視角變得十分關鍵,它也與以往嘗試降低建築負面環境影響的角度全然不同。

然而把一個建築看做一個系統,又需要挖掘與設計、建築學、工程建設和建築維護等等方面相關的專業能力。這就需要這個過程的組織者既充滿信心,又極為謙遜。哈斯菲爾德說:“我們的貢獻不是瞭解任何一位專家頭腦裡的知識,而是把散佈在整個行業中的專業經驗和能力帶進這個對話。”

挖掘集體智慧、建立集體擁有感這一目標,逐漸幫助這個團隊形成一個團結、堅強、有凝聚力的集體。但這也花了很長時間。在初步的LEED指標上達成一致,竟然用了4年。然而,隨著指標體系逐漸成形,也催化了一個集體學習的過程,每個人都被其強大的力量震懾了。就像佩爾·卡斯泰德的“綠區”,指標體系成了一個具體東西,雖然還不完美,人們還是可以使用它、觸控它……並透過這樣做,留下他們自己的印記。

哈斯菲爾德說:“隨著LEED評級系統開始變得逐漸清晰,人們就抓住了這個工具。他們會說:‘這裡有各種不同的辦法讓你得分。得分越多,這個建築就越綠色。’評級系統把綠色這個模模糊糊的概念造就成一系列客觀的步驟,這樣大家就可以做一些實際的事了。我們從來沒有想讓評級系統成為綠色建築的‘終極指南’,但是它幫助人們搞懂了一個既複雜而又不定型的概念。即使對它不完全瞭解,大家還是可以朝著共同的方向邁步前進。”

與此同時,創始小組的成員們開了無數次的研討會,進一步細化、完善評級系統。首先,他們就一個基本框架達成一致:評級系統涵蓋五個方面……可持續場地(包括水土流失控制、交通和減少汙染)、用水效率、能源與大氣汙染、材料和資源利用,以及室內環境質量(包括室內化學汙染水平和溫度適宜度)。然後,他們把這個五個方面進一步細化分解,確定哪些人對哪些方面有興趣。小組工作是自發自願的,大家都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感興趣、最富專業能力、最願意投入精力的領域。

哈斯菲爾德回憶說:“即便是討論邏輯和技術問題,大家也會激情迸發、情緒高昂。”逐漸的,協會成員學會了“深度匯談”的第一原則:努力控制自己的激情……大家各自表達不同的觀點,也表達與之聯絡的情緒,但同時保持小組是一個整體,也不讓任何人因為觀念不同而感到遭遇威脅。1這樣做不僅強調了對每個人的尊重,隨著不同的觀念逐漸匯合到一起,並且相互影響,大家也逐漸形成了一種集體勢頭和力量的感受。

第6章 “調整”一個行業(4)

“大家會從自己擁有的經驗和‘能量’方面出發,強烈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某一位或許是集畢生精力,研究建築中空氣對人身健康的影響。那麼他看待所有的問題,就會從通風和煤氣控制的角度出發。”這類討論把每一個人都淹沒在了自己所不熟悉的專業領域之中,這當然挑戰很大。但是,最終“每一位都從這個經歷中受益,每一個人的視野都在不斷被其他人拓寬。大家最後總會說‘這裡面的東西比我原來想到的要多’”。

詳細討論彼此之間的不同,又保持集體不被分裂,這樣的容量能力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經過對團隊深度對話的有目的的設計,引導人們之間加深關係而逐漸培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