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切準備工作基本結束之後,發射工作便可進入倒計時階段。倒計時階段開始時,由指揮中心向發射場、火箭飛行過程中箭體分離後的落區、分佈在各地的測控站、遠洋測量艦隊和有關部門統一發布口令。各部門、各單位接到口令後,根據時間統一勤務系統提供的統一時鐘各自進入臨射前的工作程式。

似忽是為了迎接這個偉大的時刻,連續大半個月陰沉的天空有所消散。陽光再一次揮灑在這片土地上。火箭發射場區一片緊張的戰鬥氣氛。人們盼望已久的發射運載火箭的試驗就要開始了。

高大的發射裝置早已放平,乳白色的巨型運載火箭。聳立在發射場上。各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對火箭起飛前進行了最後的檢查和操作,隨即撤離現場。滿懷激情地等待著發射時刻的到來。�1�7

在地下發射控制室裡,指揮員凝視著電子鐘的時間指示,聽取各操作手報告的每一個字,作出決斷,發出口令:

“十分鐘準備”……“五分鐘準備”……“一分鐘準備”……隨著最後幾秒鐘的到來,場區上的各種跟蹤測量裝置開機,高速攝影機、磁帶記錄儀等記錄裝置啟動起來。

“點火!”令下。發射控制臺上年輕的操縱員沉著果斷地按下了電鈕。火箭發射場立即傳來連綿不絕的巨大轟鳴聲。這聲音像山崩,像海嘯,震顫大地。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噴著輝煌的火焰,直上雲天。�1�7

“發射成功了!”人們吹呼著、目送著騰空而去的火龍,心潮像海浪一樣翻滾。�1�7

火箭在藍天扶搖直上。幾秒鐘後,垂直上升的火箭開始拐彎。幾十秒後,火箭排出的燃氣在空中凝成煙霧,宛如一條白練在長空向東南方向延伸。最後在茫茫的天際裡,漸漸變成了一個小亮點,穿出了大氣層。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1�7

然而,八卦城內,建造完畢的衛星控制中心和基地第二層的指揮中心內,所有的儀器早已緊緊“咬”住人們肉眼看不見的小亮點。精確地測定、記錄和報告著火箭在每瞬間的飛行速度、高度和姿態。每一秒鐘都有大量的測量資料,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測控資料交換中心。控制中心透過各種精密裝置和線路,把所有單位聯接成一個緊張的戰鬥集體。及時地彙集、交換各參試單位之間的資料資料,不斷地向控制檯報告著火箭飛行資料。並且把所測資訊和火箭飛行情況及時轉送給發射場區的計控中心。喜訊不斷傳來:

“跟蹤良好!”

“工作正常!”

“飛行正常!”�1�7

在飛行控制中心,一排排螢幕上。頻頻交換著五顏六色的數碼,自動記錄儀在顯示板上輕輕地描下了火箭飛行軌跡的曲線。這條曲線,與事前標上去的理論彈道曲線緊密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訴人們:火箭內部儀器工作正常,火箭飛行正常!

不過,事情並沒有結束,運載火箭還需要把衛星釋放出去。�1�7

一箭多星的發射常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把幾顆衛星一次送入一個相同的軌道上。第二種是分次分批釋放衛星,使各顆衛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就是說,運載火箭達到某一預定軌道速度時,先釋放第一顆衛星,使衛星進入第一種軌道執行,然後火箭繼續飛行,達到另一種預定的軌道速度時,又釋放第二顆衛星,依此類推,逐個把衛星送入各自的執行軌道。

為了實現一箭多星,需要解決許多技術。首先是要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以便把質量更大的數衛星送入軌道。其次是需要掌握穩定可靠的“星-箭分離”技術,做萬無一失。運載火箭在最後的飛行過程中,衛星按預告設計的程式從衛星艙裡分離出來,不能相互碰撞,還需選擇最佳的飛行路線和確定最佳分離時刻,使多衛星在各自的軌道上執行。

另外,還必須考慮火箭運載衛星以後,火箭結構角度和重心分佈發生變化,會使火箭在飛行中難以穩定,多衛星和火箭在飛行中,所載的電子裝置可能會發生無線電干擾等特殊問題。從技術上說,一枚運載火箭發射多種不同軌道的衛星是比較複雜的,不容易掌握。

這些東西,在紅警基地運載火箭面前,似忽變得很容易,當最後一顆間諜衛星進入地球最高的同步軌道時,第一次的發射,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作為這件事情的主人公,李嵐非常清晰的見到了這一畫面,儘管他只看到了低軌那兩個間諜衛星的,再往上就再也看不到。但是從運載火箭發射開始,控制檯的全息實時投影已經將發射中心的實時畫面投影到控制檯中。整個運載火箭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