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也沒有更多的心思去關注統一和談,一個藉口而已,只要知道結果就行。他相信,以法拉赫的辦事能力,足以解決這些事情了。
李嵐更加關心的是間諜衛星升空的過程,說實話,畢竟是第一次,他心中也不是很有底。主要還是因為這一次衛星發射的起點有點高了,一箭多星不說,還是涵蓋中低軌道,這種技術,全世界也沒有幾個國家掌握。
因為這裡面也有很大的講究,擁有一箭多星技術,特別是中低軌道層次分部的國家,已經具備研製多彈頭彈道導彈的能力了。09年,印度就試射過了一箭多星,也取得了成功,所以,全世界都對印度的烈火導彈家族,進行了高度的關注。
先不說射程,就這一方面來說,印度已經掌握了多彈頭技術。而下一步就是要把這個多彈頭演變成分導式多彈頭,這樣的導彈,就具備極強的威懾能力。彈頭數量不是越多越好,主要是能夠獨立分別進行機動改變彈道,這才是真正考驗技術的地方。
全世界掌握這種技術的國家中。就屬俄羅斯最為厲害,就算是美國。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這也是俄羅斯對抗美國最大的殺手鐧。在海軍水面艦艇沒落的今天,也只有這些導彈和彈道導彈核潛艇。能夠讓俄羅斯在和美國對抗中具備強大的反制手段。
當然,李嵐發射一箭多星,其核心不是用來研製強大的彈道導彈,而是為了在短時間內,給三軍部隊提供強有力的衛星支援。至於彈道導彈技術,該自己研究的還是要自己研究,該發展的還是要發展。基地在導彈方面,已經給他帶來的充足的種類和保障,在這一方面。他不會有吃虧的地方。
他最弱勢的地方也不是陸軍,而是空軍,海軍也還好,基地也算對得起他。就是空軍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起色。海軍作為一支現代化資訊戰爭下,極其重要的兵種,快兩年來,一直都沒有起色,李嵐多少有些不爽。
不過,他也十分清楚。這種事情不是著急就可以的,特別是科技這東西,需要腳踏實地。他有信心,在間諜和科學家的努力下。黑鷹戰機的升級,以及各種配套的其他機種,都會相繼出現。太著急的話。要是腳步跨得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報告指揮官。第一枚運載火箭從兩個小時豎起之後,已經進入了一小時準備時間。目前運載火箭一切狀況良好,可以進入下一個準備階段。”衛星發射中心的負責人,向李嵐簡單彙報了下發射準備工作。
運載火箭的倒計時從由發射視窗確定的發射時間前1個小時開始,叫做1小時準備。然後是30分鐘準備、15分鐘準備、5分鐘準備、1分鐘準備,最後是從10開始倒數至1,運載火箭點火起飛。採用低溫推進劑的運載火箭,由於低溫推進劑極易蒸發,必須嚴格控制推進劑加註後的時間,因此常提前到離發射時間4小時就開始進入倒計時階段。
“這一次發射全世界都在關注,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至於該怎麼做,那是你們團隊的事情,記住,不要讓我失望。”
隨著李嵐的話傳來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中心的人員再一次忙碌了起來。發射工作進入1小時準備後,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小時,不管是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敢大意。發射場的各項工作均按時間程式由地面測試發射控制裝置來操作,全自動的檢測手段。主要的工作有:對箭上系統通電以進行射前功能檢查,對火箭裝訂飛行程式和資料,進行精確瞄準,對推進劑貯箱進行增壓,對採用低溫推進劑的火箭補加推進劑,氣路聯結器、加註聯結器自動脫開,遙測系統、外測系統的連線插頭自動脫落。
到1分鐘準備時,箭上系統由地面供電轉為由箭上電池供電,經10秒鐘自檢正常後,電纜聯結器自動脫落,電纜擺杆離開運載火箭擺到預定位置。這時運載火箭除底部只有一個經脫拔插頭連線的電纜尚與地面連線外,其他一切與地面連線的插頭均已完全脫開。射前30秒鐘,發射場的測控系統與各地測控跟蹤站開始啟動。射前7秒鐘,發射臺周圍的高速攝影機開拍,開始記錄火箭點火起飛的實況。到0秒時火箭點火。當火箭離開發射臺時,底部唯一尚連線著的電纜脫拔插頭被拉脫,火箭與地面的有線控制完全中斷。但如果在火箭點火尚未離開發射臺前,發現火箭發動機工作不正常,地面可透過這根電纜對火箭實施緊急關機。
由於紅警運載火箭一旦脫離後,便會自動銷燬,所以,李嵐也沒有必要準備其他的工作,只要確保衛星上天即可。當然,他也希望利用這些脫落的運載火箭部件進行研究,但他也無法改變這一狀況。
在正常情況下,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