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南京條約}。自此,大清王朝昔日的榮耀與輝煌已煙清雲散,中華民族墜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泥潭之中。

道光駕崩後,他的第四子、年僅20 歲的奕濘繼承大位,年號咸豐,以次年(1851 年)為威豐元年。

由於本當葬入東陵的道光改葬西陵,這就迫使他的兒子咸豐帝不得不在東陵興建陵寢。咸豐二年九月十五、十六兩日,咸豐乘遏陵的機會,親自來到臣僚們為他選定的東陵界平安峪、成子峪、輔君山等三處山勢進行閱視。經過一連幾年的反覆比較,到咸豐八年,東陵界的平安峪被正式選定為萬年吉地,並於咸豐九年( 1859 年)四月十三日申時破土。

咸豐帝的陵寢在整個修建過程中,有兩大突出特點,一是隨朝政的變遷,幾次更換承修監工大臣,再是大量使用了道光帝廢掉的寶華峪陵寢中的舊料,並開創了新的陵寢修建格局。咸豐八年七

第三章從正午到黃昏/111

月十七日,咸豐降旨於內閣:“前經選定萬年吉地於平安峪地方,為時已久,自應擇吉興工。著派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彭蘊章、協辦大學士尚書柏菠、尚書瑞麟、全慶、侍郎基溥敬辦理。”想不到不久之後,柏菠因戊午科場案受牽被殺,載垣、端華因慈禧發動辛酉政變,被賜令自盡。咸豐十一年十月,大學士周祖培,吏部尚書全慶又奉命辦理建陵事務。十二月,恭親王奕訴等再次奉命稽察陵寢一切應用事宜及收發款項事宜。

由於咸豐朝戰亂不止,財政困難,國庫空虛,其陵寢的修建不得不用道光帝當年在寶華峪廢掉陵寢的舊料,其中石料、磚料使用最多。與此同時,在建築規制和遵守祖宗成憲的基礎上,又部分吸收道光帝慕陵的做法,對一些地上建築進行了裁撤.如聖德神功碑樓、二柱門等,再加以改造創新,形成了獨特的建築格局,從而成為以後興建的惠陵和崇陵仿製的典範,在整個清王朝陵寢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遺憾的是,咸豐沒有親眼看到自己陵寢的竣工,就在戰亂的苦痛中含恨崩逝了。

這位在晚清歷史上被稱為“戰亂皇帝”的咸豐,一定死不螟目,孤魂不安。縱觀他的一生,實在令人扼腕嘆息和萬般無奈。咸豐即位不久,就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他只好重新啟用那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出盡了風頭,也倒了大黴的前雲貴總督林則徐前往廣西鎮壓。想不到林則徐卻病故於赴任途中,咸豐不得不重新改派兩江總督李星沉為欽差大臣,前去督剿,但不久即慘遭失敗。之後太平軍定都天京,派兵北伐,逼近天津,大清王朝面臨嚴重危機。此時的咸豐又派僧格林沁、勝保再度鎮壓北伐太平軍,令琦善、向榮率大軍圍困天京。幾年之後,太平軍擊破清軍對天京的包圍,整個江南幾乎全部落入太平軍之手,大清王朝只剩搖晃不定的半壁江山了。

正在這戰火紛飛,硝煙四起,江山搖撼之際,英、法又於咸豐六‘甲門r 戶、弓J · 響吞小叫。.甘卜-二屍目J 。 ' ‘內‘“山卜卜JJ .悶‘叼.。 。 。 .為.呻.; ; ; ; 。 。 ' 。 ' J .一。衝加

。… ”月中州呢.1 勺目.' ,曰.' .曰J ‘悶月陣、卜,一~。 ' 。 。 _ '

112 /日暮東陵

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次年攻陷廣州。咸豐八年,大沽炮臺失陷。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再次攻陷天津。這年的八月初八日,咸豐帶領皇子、后妃及部分親信大臣,倉惶出逃熱河行宮。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在北京大肆洗劫並焚燒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就在這戰火未熄、硝煙未散的局勢中,留在京中辦理和局的恭親王奕訴,秉承咸豐的旨意,與英、法訂立了‘北京條約》 ,除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外,同時割讓九龍給英國。

咸豐十一年(1861 年)七月十七日,悲債交集的咸豐在優鬱中駕崩於熱河行宮,卒年31 歲。咸豐崩逝後,其長子載淳繼位,年號同治。

咸豐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咸豐帝的梓宮由熱河啟程,十月初三日到達京師,並先後安奉於乾清宮,觀德殿。同治元年九月九日,咸豐帝的梓宮由京啟程運往東陵,由於此時咸豐帝的定陵尚未竣工,只好暫將梓宮於風水牆外的隆福寺宮暫安,同治四年八月,定陵主體工程告竣。同年九月二十二日辰時,咸豐帝入葬定膠地宮,附葬地宮的是死後才被冊封的皇后薩克達氏。

多少年後,一生充滿了刀光劍影的咸豐帝和他寵愛的薩克達氏皇后,躺在幽深黑暗的地宮裡。面對從地宮頂端那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