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幾秒鐘的讚揚就會對孩子產生戲劇性的影響。實驗結果也顯示出的確如此,但並不是以他們所預期的方式。

在實驗的第二階段,研究者告訴孩子可以選擇兩個任務中的一個來完成。一個任務非常難,他們不大可能成功,但它具有挑戰性,即使是失敗了也能讓你從中學到不少東西。與之相比,另一個任務容易得多,他們很可能成功,但可以從中學習的東西比較少。被表揚的那一組孩子大約有65%傾向於選擇較容易的任務,而沒有得到表揚的那組孩子選擇較容易任務的只有45%。被表揚很聰明的孩子更傾向於逃避挑戰而選擇容易的任務,這對宣揚“表揚法”的人來說不啻是一個打擊。但是,更糟的還在後面。

在實驗的第三階段,研究者讓孩子們解答更多的謎題。這一次的謎題比第一次的更難,因此大部分孩子都做得不太好。做完之後,每個孩子都被詢問有多喜歡解答這些謎題,以及他們回家後還會不會繼續做。結果,兩組孩子表現出戲劇性的差異。得到表揚的那組孩子不如另一組孩子覺得謎題有趣,因而回家繼續解答謎題的意願也不如另一組孩子強烈。

實驗的最後階段給支援表揚法的人帶來了更壞的訊息。在做完較難的謎題解答之後,實驗者讓孩子們進行了最後一次測試。最後的這套謎題和實驗開始時孩子們做的第一套謎題一樣容易,雖然兩組孩子在做第一套謎題時得到的分數不相上下,但最後這套謎題的得分卻顯示出較大的差異,其模式與很多勵志類書籍所鼓吹的恰恰相反。被表揚很聰明的孩子的得分遠遠低於另一組孩子。

為什麼表揚會對孩子產生如此違反人們一般直覺的破壞性影響呢?穆勒和德維克認為,這是由幾個因素導致。告訴孩子他們很聰明可能會讓他們感覺良好,但也促使他們害怕失敗因而避免挑戰,因為他們擔心自己萬一沒有成功,就會顯得很難堪。此外,告訴孩子他們很聰明無異於暗示他們無需努力就可以表現得很好。由此,孩子就會缺少動力來努力付出,因而更可能失敗。遺憾的是,如果他們接下來得到了較低的分數,他們的動力甚至可能被完全摧毀,從而產生一種無助的感覺。畢竟,低分數意味著他們不如被表揚的那麼聰明,而他們對此是無能為力的,低分數產生的這種心理影響不可低估。穆勒和德維克的研究還發現了一個事實,當要求每個孩子告訴同學自己在測試中(包括解答那套較難的謎題)表現如何時,被表揚過的孩子幾乎有40%撒了謊,而沒被表揚過的孩子只有10%撒了謊。

教養 養育和教育裡的平衡力(4)

那麼,這是不是說所有的表揚都有害呢?到目前為止,我只描述了穆勒和德維克實驗中三組孩子中兩組的情況。實際上,還有一組孩子得到了真實的反饋“幹得好,你答對了80%”之後,也得到了一句簡短的表揚。不過,這次實驗者只是指出他們一定是很努力才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因而表揚的是他們的努力而非能力。這組孩子與其他兩組孩子的表現很不一樣。當讓他們選擇挑戰性任務或容易的任務來做時,只有10%的孩子選擇了容易的任務。和其他兩組相比,這組孩子比較喜歡解答較難的謎題,並且更願意在自己另外的時間裡繼續解答謎題。在做最後一套容易的題目時,這組孩子的得分明顯高於第一次。

實驗結果清晰地表明,表揚孩子的努力和表揚孩子的能力導致了迥然相異的結果。穆勒和德維克認為,因為努力而受到表揚的孩子會更有動力嘗試挑戰,而不會考慮嘗試的結果,因而不會害怕失敗。於是,對學習的渴望超過了對失敗的害怕,因而他們更願意選擇挑戰性的任務而不是容易的任務。同時,從定義上來看,這些孩子更有動力在未來的測試中繼續努力,因而更有可能獲得成功。而且,即便他們在未來失敗了,他們也會很容易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努力不夠,而不會產生喪失自信的無助感。

儘管穆勒和德維克的研究是在中學裡進行的,但其他一些研究在更小的孩子和青少年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情形。{15} 這些研究一致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表揚都會產生同等的效果。有的表揚會摧毀孩子的動力,有的表揚則能幫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告訴孩子他們具有某種特徵,比如聰明或者有天分,並不有益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這會鼓勵孩子逃避挑戰而不是奮力一搏,並且使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喪失信心。相反,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則會鼓勵孩子開發自己、努力工作,並且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

59秒:讚美孩子有方法

父母們很容易掉進誇獎孩子聰明有天分、從而使孩子感覺良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