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2)

所謂的“莫扎特效應”已經變成了一個城市神話,許多人都不明就裡地相信莫扎特音樂有助於持久全面地提升大腦智力,嬰兒尤其受益匪淺。但是,進入21世紀以後,情勢逆轉而下。

首先,哈佛大學的克里斯托夫?查布里斯蒐集了所有其他模仿洛斯切實驗的研究資料,並得出結論說,莫扎特效應即使真的存在,其效果也遠比最初認為的要小。④

接著,其他研究也表明,即使莫扎特效應存在,其效果也不與鋼琴演奏的D大調莫扎特奏鳴曲有關,而是與這類古典音樂所普遍引起的快樂感覺有關。例如,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比較了莫扎特音樂和另一首更為悲傷的樂曲,結果再次發現莫扎特音樂比另一首樂曲更有效。⑤ 但是,當研究者進行了一個旨在發現莫扎特音樂在多大程度上使人感到快樂和振奮的對比實驗時,所謂的莫扎特效應突然消失了。在這項研究中,心理學家們對比了聆聽莫扎特音樂和聆聽史蒂芬?金的懸疑小說磁帶的效果。⑥ 當實驗參與者更喜歡莫扎特而不是金的時候,他們在聆聽鋼琴協奏曲之後的智力測試得分較高。而當人們更喜歡金而不是莫扎特的時候,他們在聽完故事之後的智力測試得分較高。

公眾對莫扎特效應的信仰只是一個神話,幾乎沒有可信的科學證據表明彈奏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會對嬰兒智力產生持久的或者意味深長的影響。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說音樂對提高孩子智力沒有幫助呢?並非如此。科學研究顯示,音樂確實對孩子的智力有好處,不過你完全可以扔掉莫扎特的CD,而以更開放的態度選取多種音樂。

一些研究已經表明,參加音樂課程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聰明。但是,很難說清其中的因果關係。有可能音樂課程使孩子變得更聰明,也有可能聰明或有天賦的孩子更喜歡上音樂課。幾年前,心理學家格萊恩?切倫伯格決定進行一項研究來釐清這個關係。⑦

切倫伯格在當地報紙上刊登了廣告,向六歲的孩子提供每週一次的免費藝術課程。140多個孩子的父母應徵了廣告,他們被隨機分成四組。其中三組在多倫多的皇家音樂學校參加為期幾個月的課程,第四組作為對照組則安排在研究結束後再參加課程。在參加課程的三組孩子中,一組學習鍵盤音樂,一組接受發聲訓練,一組參加戲劇課程。在參加課程之前和之後,所有的孩子都完成了一份標準的智力測試。

實驗結果顯示,學習鍵盤音樂和接受發聲訓練的孩子有明顯的智力提高,而參加戲劇課程的孩子和對照組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會這樣呢?切倫伯格認為,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孩子們會學會幾個有助於自律和思考的關鍵技巧,包括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練習和記憶,等等。

不論如何解釋,要提高孩子的智力,是時候把莫扎特的音樂CD放到一邊,而讓孩子更廣泛地接觸音樂,比如叮叮咚咚地彈鋼琴了。

表揚

幾乎每本指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的小冊子都提到了表揚,一些勵志類書籍還建議你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透過經常的表揚來幫他們建立自信。當孩子透過考試時,表揚他們是多麼聰明;當孩子畫出一幅可愛的畫時,讚美他們多麼具有藝術天賦。這一方法旨在消除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消極因素,而集中關注孩子取得的哪怕是很小的一點成功。

教養 養育和教育裡的平衡力(3)

這個方法非常符合我們的直覺。總是告訴孩子他們有多棒,孩子當然就會成長為一個充滿自信和快樂的人。到目前為止,這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但是,這個對人類心理的烏托邦式看法存在著一個問題。實際上,研究已經表明,表揚孩子聰明有天賦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在1990年代,哥倫比亞大學的克勞迪亞?穆勒和卡羅爾?德維克對錶揚心理學進行了一項大規模的研究。{14} 她們在實驗中請來了400多名10-12歲的孩子,這些孩子都來自於不同的宗教文化、社會經濟背景。實驗者首先給孩子們做了一個典型的智力測試,即讓孩子們看一排各不相同的形狀,然後根據邏輯判斷說出接下來的形狀會是什麼。在孩子們解答完這些問題後,實驗者拿走了他們的答卷,給他們分別計分,但卻不按真實成績反饋給每個孩子,而是有策略地對不同組的孩子給予了不同的反饋。他們解釋道,其實每個孩子都做得很好,平均正確地解答了80%的問題。

實驗者表揚一組孩子說他們一定是非常聰明才能解答出這麼多謎題,對第二組孩子則保持沉默。按照一些勵志類書籍的說法,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