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把人的智慧劃分為十種,即:創造智慧、社交智慧、空間智慧、數學智慧、語言智慧、精神智慧、人際關係智慧、感情智慧、性智慧和身體智慧。臺灣大學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依據加德納的理論,根據其提出的七種智慧的不同性質,進行了整理修正,歸納了五種IQ,而把人際智慧劃入了情緒智慧(EQ),把自我認知智慧(內省智慧)劃歸了逆境智慧(AQ)。經由傅佩榮教授的歸納,IQ的框架更為完善,更加清晰。

1。 身體操作。由自我的身體出發。這是一個很明確的出發點。每個人都有身體,身體本身雖然只是一個軀體、一個器官,然而它如何運用,卻需要智力來掌控。

2。空間伸展。有形之物的領域。一個人從身體看出去,會有空間感受,如遠近的對照、明暗的對比等等。包括對影象、形象的掌握,主要反映一個人對立體的敏感度,或者說是一個人對空間的度量能力。

3。時間韻律。有空間以後,還有時間的綿延,時間的韻律是指“音樂在流動中完成”。當一個人聽到音樂時,必然感到音調、旋律、節奏等。

4。語文理解。抽象運思,品味價值,原創性見解。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讀起來會有不同的心得;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讀同一篇文章,也會有不同的體會。這也可視為一種創造性。同樣的感受,不同的人表達,會有不同的效果。

5。數理邏輯。掌握因果原理,合理推論,批判性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事物離不開邏輯智慧。

這五種智慧組成了IQ的基本邏輯架構,它不僅反映了人的“心智”(知、情、意三個方面)在“知”的方面發展的根本內容,也反映了一個人在學習領域從身到心的“知”發展的既相對獨立,又有一定聯絡的邏輯關係和演進過程。

從“舟舟們”身上看IQ的相對獨立性(1)

這是一個無師自通的“天才”指揮家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叫舟舟。

1978年4月1日,舟舟出生在中國的武漢。這一天正是愚人節。舟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和希望。父親胡厚培是武漢交響樂團低音提琴手。他給兒子取名胡一舟,希望這小生命像一條小船,平平安安地訪問人世的港灣。然而1個月後,他被告知兒子是醫學上被認為不可逆轉的中重度先天愚型患者。直到8歲,舟舟才能從1數到5。

舟舟像一株無人在意的植物在樂團宿舍大院自由自在地生長著,音樂進入他的生命一如陽光雨露之於世間萬物。從兩三歲起,他就隨父親泡在排練廳裡,像隨意擺放的一張桌子、一把椅子,舟舟的存在再自然不過。性情溫和的舟舟從不搗亂。誰也不會想到,舟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差,形象思維能力卻超強。長期泡在樂隊,使他對老指揮家張起先生觀察得相當細微。大約4歲的一天,一次排練休息時,樂手門在排練休息時和舟舟開起了玩笑。“舟舟,想不想當指揮?”“想!”舟舟爬上了指揮台,舉起了指揮棒。

奇蹟出現了!

舟舟惟妙惟肖地把張起先生的動作一一表現出來,甚至用左手推眼鏡架看譜的動作都惟妙惟肖。舟舟煞有介事地敲了敲譜臺:“預備,開始!”樂手們起初覺得挺逗,並紛紛隨著他的指揮棒演奏起來。舟舟將這首《卡門》指揮完畢,轉過身認真地鞠了一躬。在場的人也許只有舟舟沒有把這次操練當作一次遊戲。不過,這卻成為他非職業的指揮生涯的開始。《卡門》也因此成為他最愛的曲目,幾乎無《卡門》不歡。如果他說哪場音樂會不好聽,原因很可能就是沒有《卡門》。

1997年,湖北電視臺紀錄片編導張以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武漢交響樂大廳外的舟舟,並對他無師自通的指揮才能產生了好奇和關注。在長達10個月的跟蹤採訪拍攝後,誕生了一部60分鐘的電視紀錄片《舟舟的世界》。由於舟舟特殊的心智結構,使得他在鏡頭前毫無膽怯和做作,這更加強了這部片子獨具特色的紀實風格。編導們放低了自己的視角,用心與舟舟作平等的交流,並用鏡頭恰如其分地傳遞與表達出來。“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淡然的手法蘊藏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的關懷,使得這部片子獲得當年國內紀錄片最高學術獎中的唯一大獎和最佳導演獎,以及此後接踵而來的一大串獎項。如今,這部紀錄片已傳播到香港、臺灣地區,甚至走出國門,傳播到歐洲、美洲。在武漢三鎮,舟舟像人氣驟升的明星,人人皆知。現在,舟舟無論出現在武漢的任何場所,都能被人認出來。

戲劇性的變化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