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對於自身智慧的思考與探索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西方中世紀的思想家就有“三藝”(語法、邏輯和修辭)和“四科”(數學、幾何、天文和音樂)之分。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也提出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觀點。

但是智力智商(IQ)的提出,則是上個世紀的事。1905年,法國實驗心理學家、智力測驗的創始人阿爾弗萊德·比奈為了研究巴黎學校制度下學生的智愚,設計出了一套智力測驗。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智力研究的興趣。這裡所測驗的智力主要是指學習過程中的能力表現,比如文字的理解、數*算、邏輯推理等。當時,比奈並沒有意識到,他已經發明瞭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威爾海姆·斯恩特,提出了“智商”的概念與測量方法。這種測試主要是考察一個人掌握詞彙的能力,發現詞與詞、數字與數字之間關係的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其方法是:先測出不同年齡段智商的平均數。如果你的得分恰好和你這個年齡段的平均數相同,那麼你的智商是100;如果你的得分低於平均數,你的智商可能在90~100之間;如果你的得分稍高於平均數,你的智商可能在100~110之間;如果你的得分在120~140之間的話,便被認為是高智商的人;如果你的得分超過140的話,則會被認為是天才。與許多巴黎時尚一樣,這類智力測驗也迅速地向外傳播,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美國風靡一時。之後,智力測驗被看作一種有效的技術傳遍世界。但智力測驗在傳播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挑戰和質疑。批評者認為,智力測驗的內容是相當狹隘的,並不能反映一個人的全部潛能。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智慧究竟是單一的,還是多元且相對獨立的。

1983年,加德納創立了“多元智慧”理論,提出了在許多領域人類能力的新概念,為人類深入認識個體的潛能,開啟了一扇嶄新的視窗。加德納將人的智慧定義為:“一種處理資訊的生理心理潛能,這種潛能在某種文化背景之下,會被啟用以解決問題,或是創作該文化所珍視的產品。”按照這個定義,智慧是看不見的,也是很難測量的。而且,據推測,智慧可能是神經方面的潛能。這種潛能能否被啟用,取決於人類個體所處的特定文化背景的價值觀,取決於那種文化背景所提供的機會是否允許,還取決於個體在他本人、家庭、老師和其他人影響下所作出的選擇和決定。加德納提出了人類智慧的八個判據,並據此把人類的智慧概括為以下七種: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誰是英雄”看IQ的架構(2)

一是語言智慧。包括語言、文字,主要是一個人的學習、理解與表達能力,以及運用語言實現一定目標的能力。律師、議員、作家、詩人都是語言智慧高度發達的人。

二是音樂智慧。包括音感、節奏、旋律,主要是一個人音樂的表現力、創造能力和欣賞能力。音樂家、歌唱家、演奏家等都是音樂智慧高度發達的人。

三是邏輯-數學智慧。包括算術、幾何、推理,涉及對問題進行邏輯分析的能力,進行數*算的能力和用科學的方法調查分析問題的能力。數學家、邏輯學家等都是邏輯智慧高度發達的人。

四是空間智慧。包括了方位、方向、距離,是辨認、運用廣闊空間中物體的能力;是辨認、運用有限空間區域內的物體的能力。前者是航海員、飛行員等具備的智慧,後者是畫家、雕塑家、建築師、棋手等具備的智慧。

五是身體-動覺智慧。包括身體各項官能感覺的統合,反映一個人的靈巧、靈敏程度,主要是一個人身體的操作能力以及觸覺能力。舞蹈家、運動員、演員等是運用這種智慧的典型,而這項智慧對外科醫生、木匠、某些領域的科學家、操作技能專家等也是重要的。

六是人際智慧。表現為一個人理解他人目的、動機和願望,並最終與他人一起有效工作的能力。推銷員、教師、傳教士、宗教領袖、政治領袖和演員,都具有較好的人際智慧。

七是自我認知智慧。涉及理解自己的能力,找到符合自己特點的有效工作模式,並據此調節自己生活的能力。情感生活是自我認知智慧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個體生命發展過程中不斷作出決定時,自我認知智慧所起的作用相當重要。

加德納教授在以後的研究中,在上述七種智慧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博物學家的智慧,並對信仰智慧和存在智慧進行了討論,由於它們均不屬於IQ的範圍,在這裡就不做介紹了。(“金蜜蜂創智系列叢書”之七《超越自己》中將做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