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
“察覺與不曾察覺,他們都在,不是嗎?”林軒說。
“是,他們都在,你說得很對。今天他們為什麼都在?是因為他們有存在的理由。其一,人間的信奉與供養、祈求與禱告,使他們不忍心遠離,不忍心不聞不問,裝作一無所知;其二,每一尊神佛在人間都有靈魂的傳達者,當這些傳達者在跋涉佈道時,他們的思想就會在大地上傳播開來,影響世人,虔心向佛。”那人回答。
那人向遠處指著,三尊佛像緊密地靠在一起。
林軒沒有多問,只憑聯想,就知道那三尊佛像代表了什麼。
“你知道,什麼是伏藏?”那人問。
林軒點點頭。
關於伏藏,他不想再贅述其歷史、傳承與現狀,因為那是非常淺顯的定義式問題,不值得贅述。
“那麼你知道,伏藏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那人又問。
林軒立即回答:“伏藏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讓很多斷代的姻緣、法事再接續下去。戰火、離亂、災荒、病害、政變等等意外事件讓歷史記載中斷,有些事情被迫隱藏於伏藏師的腦海中,牢固保守,不容缺失,等到和平盛世才再次取出來,讓佛法之光重新照耀雪域高原。”
“說得好極了。”那人讚賞地回答。
他們正面對面交談,側面忽然有一尊高大的佛像晃晃蕩蕩地走來。
“那是黑色護法神,即吉祥天母,藏傳佛教各個派別都以其為護法神。因法力高深,且有威猛、慈善多種形相,所以也有多種稱呼,例如:瑪吉、三界勝母、瑪吉、欲界主母、百名母、千名母等。原藏地主要奉其威猛相的吉祥退勝母為護法神,吉祥天母像及其所依止的牛毛法幢皆為蘭黑色,故被稱為黑色護法神。”那人向林軒介紹。
林軒點頭:“在阿里地區時,我見識過黑色護法神的威嚴之力了。”
在黑色護法神之後,又有佛像經過。
林軒看到,那應該是三世佛的形象。三世佛的藏語稱呼為“兌松桑傑”,指住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之佛。過去佛指迦葉等過去六佛,塑像中一般以迦葉佛(燃燈佛)為代表,現在佛指釋迦牟尼佛,未來佛指彌勒佛。
燃燈佛即迦葉佛,藏語稱“瑪爾美宰”,為佛教所謂三世佛中之過去佛。在過去佛中為第六佛。據傳此佛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名。傳說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其塑像往往騎一獅子。
林軒對於燃燈佛有著特殊的記憶,所以看到那塑像的外表及行走之姿,立刻明白了那是誰。
之後,還有五尊佛像映入林軒眼簾,那應該就是傳說中的珠穆朗瑪五仙女。其藏語稱為“策仁切阿”,意為長壽五姊妹。
藏族神話傳說在喜瑪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上居有長壽五仙女,名叫札喜策仁瑪(祥壽仙女)、廷及協桑瑪(翠顏仙女)、米堯羅桑瑪(貞慧仙女)決班珍桑瑪(冠詠仙女)和代嘎爾卓桑瑪(施仁仙女)。她們依次為執掌福壽、先知、農田、財寶和牲畜之神,其中翠顏仙女為珠穆朗瑪峰的主神,故此峰又名“翠妃雪峰”(藏語稱崗童婷該莫),居五仙女之首。據傳這五仙女還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白教)所供奉之五尊護法女神。
“善與惡永遠都是同時出現的,有善才有惡,有惡才有善。那麼,你知道嗎?相對於伏藏師這種‘善’的出現,其對應的‘惡’應該表現在什麼地方?”那人又問。
林軒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藏地的所有文化典籍、民間傳說中從未出現過相關說法。
“我不知道。”林軒搖頭。
“是變化和轉化。”那人說。
林軒稍稍思索,立刻跟上了那人的思路:“你的意思是,伏藏師所知的知識被髮掘之後,會引起社會的一種變化,打破了善惡平衡?所以,為了維持整個世界的相對平衡,就會出現一種‘惡’的力量,以遏制勝負天平倒向‘善’的那一面,致使‘善’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勝利?”
那人感嘆:“很好,你的反應相當快,孺子可教也。”
平衡之術,是一個朝代、社會、群體存在的最堅實基礎。自古以來,一個和平盛世總是達到了一種近乎於完美的平衡,各種勢力此消彼長,磨合切磋後相安無事。所以表面看起來,社會才會穩定。
在老百姓心目中,善與惡交鋒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朝中的忠臣與奸臣之戰。
每個朝代,假若有大忠臣,就會有大奸臣,彼此對抗消長,傾軋內耗。否則的話,像北宋那樣的泱泱大國怎麼會敗在金人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