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9部分

日本的常備軍有五個軍,四個將用於朝鮮戰場,作為和中國新軍決戰的主力,一個分散在日本國內,守衛最關鍵的城市和港口。要不是因為海參崴的失利,日本本來的戰略計劃是,將五個軍全部投入到朝鮮戰場。

現在,日本國內的後備師團,迅速組建起了更大規模的編制,每四個師團為一部分,組建了對應於五個常備軍的新軍,即,第六軍,第七軍,第八軍,第九軍,第十軍。每一個師團的兵力為三萬,等同於中國新軍,每一個軍為十二萬人。一面進行訓練,一面等待著新式武器的運輸,剩餘的部隊,則兩個師團為一個編制,在聚居地區等待著新的命令,需要的情況下,可以支援對應的十個軍。

基本上,日本的每一個常備軍,十萬人,新建軍,十二萬人,每一個軍還有兩個後備師團的補充,則前者為十六萬人,後者為十八萬人。

日本採用的是舉國體制,動不動就端窩兒上,僅僅從這種數目字上,就給人觸目驚心,狂風暴雨,鋪天蓋地的壓迫。

基本上。現在的日本已經能夠就地生產坦克,飛機,大炮等武器了。和三,四軍相當,其他三個常備軍的坦克數量也有四百輛上下的樣子,各以一個師團為單位。五個軍一共是兩千輛。加上東京等要地和馬關等港口的部隊,全國能有三千輛。新建立的軍也有坦克。數量自然少得多。

日本飛機的配置,基本上與中國新軍同,每一個軍有若干。配合作戰。基本行,一個軍能有一百三十架左右。編制級別上等同一個師團。

從釜山出發,日本第三軍沿著洛東江向西進發,速度並不快,基本上每天四十里,每前進到一個城鎮,就開闢一帶機場,這時,日本軍隊已經不在大規模地屠殺朝鮮人,而是逮捕和役使。在密陽城,往西直到金泉鎮,日軍一路上費盡心血地修建公路,橋樑,才得使飛機和坦克能夠透過。為了保證前線的燃料供應,炮彈供應,日本人徵集了大量的朝鮮民夫,可把朝鮮老百姓折騰得爹哭娘喊,苦得夠嗆。

日本本身也派遣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工人,包括英國和德國的技術人員,軍官指導修建,按說,從這裡逐漸推進,一直到漢城的路線是比較困難,日本大本營本來計劃模仿當年甲午戰爭的形式,直接派遣兵力從海路西搗仁川,水路抵達漢城,可是,第三艦隊的失敗,使日本高層對這樣理所當然的戰略構思產生了嚴重的懷疑。於是,在兒玉參謀長的建議下,採取了一個穩妥的,折衷的方式,先以一部主力在朝鮮半島的東南登臨,徐圖進展,佔據廣大的地區,建立持久戰的基礎,然後,吸引中國陸軍主力,等時機成熟,則日本陸軍主力一部,從海道假仁川等地,直通漢城。從那裡截斷中國新軍和後方的聯絡。英國人也非常贊同這樣的思想,認為,在坦克和飛機大量使用的情況下,後勤支援非常困難,也非常重要,一旦截獲中國新軍的燃料和炮彈供應,則中國軍隊的飛機坦克形同廢銅爛鐵,部隊將不戰而敗。以兒玉參謀長的構思為核心,日本大本營制定了一個相當精密的作戰計劃。被日本天皇親自欽定為“神刃光芒”計劃。意思是,神風曾經幫助日本人不戰而勝了蒙古的遠征大軍,這一次,是在陸地作戰,神風是難以起到作用了,但是,神風的刃這個吉利還是可以期待的。

正因為這樣,所以,急先鋒乃木希典大將也不是那麼焦急,反而有條不紊地前進,督促部下,將沿途的道路好好地整修,他說:“好好地做,這裡即將是日本的一部分,建設朝鮮就是建設日本帝國。”

日本強硬派軍人,已經決定,在擊敗了中國新軍以後,將朝鮮全國徹底吞併。

乃木大將嘴裡叼著一根金色的菸斗,一面梳理著綿延有致的鬍鬚,神采奕奕地,很有型有派地坐在汽車上,四個小巧玲瓏的輪子汽車,在道路上輕盈地顛簸著,在大將的感覺裡,實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日本第三軍得到了八十多輛新式汽車,主要用在運輸上。

日本官兵排著整齊的隊伍,頭上是嶄新的硬邊後開有蹼軟帽,加上鮮豔的紅色肩章領章,新式德國造鋼槍,是十分精神的。士兵們一律昂首闊步,抿嘴怒目,將大地震撼得譜有音樂節奏。長長的隊伍前進著,前不見首後不見尾,不時有一隊騎兵夾雜其間,飛快地賓士而過,不久,又有數輛坦克的小隊,轟轟隆隆地在道路上跟進,一門門大炮在戰馬的努力拖拉下奮勇前行,那種烤藍的反光和巨粗的炮身,都給人帶來了視覺上的衝擊。

“如果能夠將中國新軍吸引到漢城和清川一帶的話,他們就死定了!”乃木噴出一股濃郁的煙霧。巨大的菸斗顫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