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相思、繃緊著我的企盼。入春以來,三峽壩區施工現場頻頻傳來訊息,說中堡島的舟型體態,被巨型挖掘機和推土機一天天蠶食,肢解得面目全非,倘若汛期到來之前不去參觀留影,它便會在人們眼簾中消失,成為終生遺憾了。

幸有眼福,這天陽光明媚,不知是心熱還是天熱,離壩區越近,身上的汗水越來越多。車近樂天溪大橋,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便赫然展現在了眼前,長江兩岸最為突出的顏色是渾黃渾黃的——那是成百上千臺巨型挖掘機掀起的三峽施工大潮啊!黃色的的浪潮攜著壩區數千戶移民的眷念和對子孫後代的祝福,以驚人的速度湧向1997、湧向2000!1997年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日,定將是舉世奇觀;跨入2000年門檻時,毛澤東的“高峽平湖”由夢境變成現實,炎黃子孫誰不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呀!

進入工區,穿行在東奔西跑的巨大“黃鴨子”堆裡,聽著隆隆聲響,裹著滿身塵土,竟彷彿是餐風宿露建設者裡的一份子哩。站在近若咫尺卻隔江相對的“中堡島”面前,我和同伴都傻眼了:古老的三鬥坪鎮消失了,昔日那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小島也失蹤了,自三鬥坪鎮原址至中堡島上游3公里處的古鎮茅坪,被一條渾黃的緞帶緊緊地拉扯起來。

哦,這就是了——三峽大壩右岸一期工程土石圍堰。

迫不及待地尋找碼頭,迫不及待地跳上三峽工程業主單位的專用接待船,過河尋找我熟悉又陌生的中堡島。

舍舟登上十幾米寬的圍堰大堤,眺望四周沸騰的施工景象,心潮宛若江濤翻騰奔湧:1958年春夏,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李先念都曾涉足其間,對彈丸之地的中堡島傾注滿腔熱情。隨著歲月的磨難和三峽工程的爭論,鄧小平、###、胡耀邦、###、

###等幾乎所有高層領導人,都曾被這個神奇小島吸引而紛至沓來。1992年4月3日那個決定三峽工程命運的時刻,中堡島上鼓樂震天;許多與三峽苦戀數十年的仁人智士噙著喜淚奔走相告,不少為三峽工程獻身的親人,對著丈夫或妻子、父親或兒子的遺像,訴說苦澀的心態和遲來的訊息……

偉岸的大圍堰提前搶築成功,想要辯認堰內中堡島的舊貌,著實是枉費心機。但既然來了,便不甘心會毫無發現:譬如50年代蘇聯老大哥與長江水利委員會聯合在島上打的那口豎井,島上原有的三峽大壩壩軸線碑標。憑著對地形地貌熟悉,我領著同伴在炎炎烈日下徒步搜尋……終於,我們找到了碑標,也找到了那口直徑碩大的採集花崗岩巖芯的豎井。

扶碑拍照,自然是留作永遠的紀念;

倚井憑欄,卻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手扶的豎井欄杆,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當年曾深情撫摸,並在此向工作人員借走幾塊巖芯標本呈送毛主席,告訴他老人家,在此地建造大壩基礎牢靠。這圈圍欄,胡耀邦、李先念、###、###都曾扶摸,尤其是身為總理且兼任三峽建設委員會主任的###同志,自80年代至今,連續多次親臨中堡島都在井邊憑欄沉思:不知是懷念故人增強信念,還是告慰故人跨世紀之戰業已拉開序幕……

該是與你訣別的時刻了,中堡島。

眼底溢位歡欣,腳步扯著相思,下坡登船,情不自禁地,我向著窗外的漸漸遙遠的中堡島凝望,向她送去一個普通中國公民的祝福。

哦,隆隆機聲把沉睡的三峽吵醒了,醒來的三峽蔚為壯觀;巨型推土機已經掀翻了中堡島,三峽工程這部巨型攪拌機,蘸著峽江水,裹著12億個祝福,將在堅硬的花崗岩巖體上,澆築我們人民共和國新的長城和不朽的豐碑。

滾滾江濤,即將把中堡島淹沒,也同當年的葛洲壩一樣步入永恆之境,其本來面目,只可憑藉現代攝影技術遺留在畫冊、課本或歷史博物館了,但中堡島這名字不會被人忘記,中堡島是一艘在萬里長江裡永不沉沒的巨舟。

哦,中堡島涅磐,沙土質的巨舟消失,三峽工程這艘跨世紀的航天鉅艦已見端倪。她那力挽狂瀾振興民族經濟的核動力一旦起動,鉅艦不就可以載著中國人民的富足與自豪,在茫茫宇宙自由翱翔麼?!

中堡島,永遠的中堡島! txt小說上傳分享

讀三峽

��

身居葛洲壩,有緣親近長江三峽,我深以為幸。

十幾年來,往返三峽幾多趟,已記不清了。只覺得每次出入,總有些異樣的感受。不曾想,這感受日積月累,竟會在腦海心田發酵,把點點滴滴釀成酒:既可自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