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做一個暴君避免前者,你必須可愛才能贏得後者。
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家埃米?霍爾茨沃斯…門羅博士(Dr。 Amy Holtzworth…Monroes)在廣泛涉獵了現有對施虐狂的研究之後,1994年6月22日總結出(刊載於《紐約時報》):“大部分打妻子的男人只有一次或極少施暴。”她還說:“這些男人一般依賴妻子,害怕被拒絕,他們的恐懼能導致激烈的爭吵,但如果他們施暴,過後感覺會很糟。”她的報告接下來提到這些男人會受益於一般的精神治療,不想再施暴。
第二種型別的男人“對於被拋棄的跡象過於敏感,於是變得極端嫉妒,把老婆盯得很緊……每一次她要拋棄他的跡象都會誘發暴力”。這種人“需要強化精神治療,以調整深植心中的嫉妒和對被拋棄的恐懼”。
第三種型別:“不擅交際的”男人,是“最殘酷的、最情感虐待的、最使用暴力將恐懼灌輸於他們的妻子的”。最瘋狂的暴力傾向者是無法治癒的,而且幾乎不可能讀這本書。
需要指出的是,許多實習的精神治療醫師把情緒失控的案例統統報告為頑固的“非常壞的人”。社會工作者瓦盧裡?吉布斯(Valorie Gibbs)1996年8月1日在《底特律自由報》中寫道:“我接觸過成千上萬的家庭,但是那種恐怖的、無防禦能力的女人被打得很無助、屈服於她的伴侶的一邊倒的兩性關係,我只見到過兩次。通常,雙方一樣地有攻擊性,相互謾罵,拳腳相加……我希望我的女兒不要寬容虐待,但同樣重要的是,她不要貶低或打擊別人—對男人也不行。”
但是,男人畢竟更大,破壞力也更大。一位名叫比爾?舍曼(Bill Sherman)的聽眾曾是暴力狂,現已康復14年了,並投入暴力狂的治療工作7年多,他說:
暴力絕對是一種選擇或一個決定,是男人們藉以重獲他們失去的控制、權威和服務的一種方式。我的經驗是,男人的暴力與其說是學著怎樣控制他們的怒火的問題,不如說是學著怎樣接納他們另外一些情感的問題,比如恐懼和悲傷。(發怒更接近“男子氣概”嗎?)暴力是學來的,可以透過自我肯定、交流、情感和剋制衝動來改善,還要接受我們無權控制他人這樣一個現實。
致贏得戰利品的勝者
有些男人守衛著明顯的對男子氣的不安全感和對世界的重要性,認為統治婦孺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王國。你因此覺得自己比同伴優越,想讓她伺候著你(家事和性事),卻不能平等地對待她,也不尊重她的需要、想法和判斷,從而根本就忽視了她。你們知道自己是誰……記著……暴君是不受人愛戴的,通常是會被推翻的,時機一到就會被清除。你願意這種命運成為你最終的下場嗎?
看看下面的清單,摘自阿肯色州的《家庭暴力受害者研究報告》,是否有些熟悉的舉動是你自己也曾有過的:
* 速戰速決(閃電般地親近是不可能的;迅速的依賴感和歸屬感是一種不健康的依靠需求的標誌)。
* 嫉妒和控制(無時無刻不在聯絡,想知道對方所有的行動;掌管錢財或車輛;想讓她事事都向你請示)。
* 不切實際的期望(她必須完美到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否則你就會失望、發怒)。
* 隔絕(你必須是她的世界的核心,這個世界裡不許有其他人的存在)。
* 將所有問題、錯誤和感受賴在別人頭上(你的生活都是被別人攪亂的,你的所作所為都是迫不得已)。
* 過於敏感(容易受傷)。
* 對待動物和小孩很粗暴(對於動物和小孩正常的行為和特點表現出極度地不耐心;65%虐待配偶或伴侶的人會虐待兒童)。
* 罵罵咧咧(挑剔、無恥、惡毒、殘酷、出口傷人、亂起外號,等等)。
* 武力威脅(以武力脅迫配偶和孩子,甚至以死相逼……往往只是一種發洩)。
* 強硬派(不經相互協商擅自規定妻子或丈夫的責任)。
你沒必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避免發生上述所有或者大部分的行為,尤其是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就更沒必要了。這些都是愚蠢的勇氣的表現。
家庭是你的基礎。當你因為你的恐懼嘲笑、拒絕或者拋棄而攻擊(虐待)或離開(其實是虐待或沉默)你的基礎時,你失去了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個能活著並過著快樂美滿生活的獨特個體的最核心的需要。可別那麼傻。
別傻了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