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煥先英俊的臉上,充滿了神采。他總是開心得像個孩子。他是大別山紅軍中的‘才子’。十七歲那年寫下一首詩,詠天台山:四望眾山低,昂然獨出奇,白雲分左右,獨與上天齊。
他還是湖北黃安一帶鬧革命的“孩子頭”,創辦過“紅學”,參加過著名的黃麻起義,紅軍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深山密林是我房,沙灘石板是我床。
不管敵人多兇殘,堅決鬥爭不投降。
這是吳煥先一次被困在深山中寫的。幹部戰士說他是“好政委”,徐海東說他是好夥伴。
“你先進屋休息一會兒,我去河邊看看!”徐海東知道吳煥先近日身體不舒服,便說道。
“你昨夜一夜沒睡,”吳煥先說:“你休息,還是我去吧!”
“我不困!”
“我不累!”
兩人都沒說真話,一同走向河邊。
大雨不停,大家怕山洪暴發,全擠在河邊爭先恐後,吵吵嚷嚷,隊伍很能夠亂。吳煥先和徐海東的出現,秩序好多了。吳煥先揮動著手,指揮傷病員先上船;徐海東在雨中跑上跑下,忙碌不停。他聽說四坡村裡還有一批傷員,雨天都不願出屋,忙跑進村裡去找。剛登上塬邊,只聽河邊人們呼叫:“山洪來了!山洪來了!”
徐海東扭頭一看:洪水奔騰而下,平穩的(氵內)河,突然變得光湧狂暴;夾雜著樹枝、木塊的洪水,濁浪排空、驚濤拍岸;一隻載兵小船,轉眼傾覆了。用“洪水猛獸”一詞來形容這種狀態,有過之而無不及。
徐海東看見士兵被沖走,眼都紅了,向塬底直奔而下。突然,他停在了半山坡,腦中一個危險的訊號提醒他:防止石達開的背水作戰!迅速過河,是不可能了。河邊,有政委在,不會再有什麼大事!當務之急,必須加強後衛二二三團兩個方向的防務!他又迅速地向塬上爬去!
“準備背水死戰!”
“堅決頂住敵人,不能讓他們靠近河邊!”
“背水死戰!”
“洪水一過,我們就過河!”
……
一道道命令,傳到二二三團的團長、政委及所有指戰員當中。
徐海東佈置完,還是不能坐下來,急得來回踱步。徐海東打仗,從來都沒有像這次這樣使他不安,頂住敵人進攻,爭取時間,過河方安,否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電閃雷鳴,大雨傾盆。
山洪怒吼,馬嘶人喊。
國民黨一○四旅二○八團一千餘人,在一連騎兵配合下,由東邊突然向四坡村襲來。二二三團第三營首先與敵人接火,當即憑藉房屋、土牆和窯洞,跟敵人展開激戰。
為配合第三營抗擊敵人,二二三團重機槍連連長戴德歸,歷不顧身地把一挺重機槍架在窯洞頂上,向蜂擁而來的敵人猛烈掃射,壓住了敵人進攻勢頭。
情況非常危機。徐海東命令擔任西北方向警戒的一、二營包抄到敵人東北側,從後方堵擊敵人。
在河邊組織士兵、將棉布系成布帶、準備強渡的吳煥先,聽到塬上槍聲大作,知道敵人已追擊上來了。情況危機,他不即帶領軍部交通隊和學兵連一百餘人,一鼓作氣地從河邊衝到塬上,從東南方向直插敵人後方。
吳煥先衝鋒在前,一邊指揮,一邊向戰士們振臂高呼:“同志們!壓住敵人就是勝利!決不能讓敵人逼近河邊!一定要堅決地打!”戰士們不顧道路泥濘,迅速搶佔了塬上制高點,從後側翼向敵人發起衝擊。
“快吹號!”徐海東一看政委出動了,忙叫號兵吹號。
“吹……吹什麼號?”號兵問。
“先告訴政委,我們在這裡!然後,吹衝鋒號!”
由於軍號裡灌上了雨水,號兵鼓勁吹了好幾下,沒有聲音,便甩了甩軍號,再使勁兒吹。高亢嘹亮的軍號聲,劃破隆隆的雷聲和嘩嘩的水聲,迴盪在王母宮塬上。
此時,徐海東率領三營從迎面衝向敵群;一、二營也從指定地點發起進攻;吳煥先率領一百多人也圍攻過來。
敵人被這突然的夾擊,打昏了頭,頓時亂作一團,紛紛奪路逃竄……
十七歲的二營通訊班長周世忠,發現一個軍官模樣的敵人,騎著戰馬,想從北邊溜走,他端長槍,瞄準目標,一聲槍響,那個軍官落下了戰馬。後來查證,此人就是敵一○八團團長馬開基。領導上獎給周世忠兩塊銀元。到達陝北後,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戰鬥正在激烈進行中,突然一顆罪惡的子彈穿透吳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