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6部分

的安全完全沒有什麼問題。只不過他的身份太過敏感和重要,軍政府上下神經繃得緊緊的生怕他出什麼差錯,他們的反應有些過頭了,其實完全沒必要如此的緊張。

蹲在田間村頭,幾天的時間過去了,被開始灼熱的春末陽光曬黑了少許的王進將田地裡的這些情況都瞭解的比較清楚,對村民們的困難和落後的田間管理有了一個十分清晰的概念和了解。

淮南的老百姓還是有田地的,很多人都將近有一畝的土地,地主所佔的土地一般要佔村莊土地的10…20%左右。之所以村民們這麼貧困,一方面是之前清政府層層的盤剝和動亂,將整個農村經濟搞得支離破碎;另一方面不能不說是生產結構以及設施不完善導致生產力低下,整體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

相比起後世完善的農田水利網路,王進心道看來安徽的農村還是需要進行一場農田水利,還有耕作制度上的徹底改造啊!

不是他矯情,穿越前他沒怎麼幹過農活,記憶最為深刻的就是收割打穀的那幾天,他跟著舅舅一家忙得團團亂轉,叫苦不迭可也只有區區幾天時間而已。至於水稻插苗的時候,那完全就是一種玩鬧的心態,對於精細而微的田間管理真心不怎麼了解。

可是話又說回來了,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走路嗎?

老家山上的田地給他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那一條條細細的猶如蜘蛛網一般四通八達的水渠網路。說老實話,老家那裡的地勢比較高,水資源比起處於平原地帶,又傍著一條淮水的淮南根本沒法比較。可就算如此,如果不遇上特別乾旱的年份,老家那裡的田地從來都沒見過出什麼狀況。

再看看臨近淮水的淮南農村,擁有這麼便利的地理優勢,竟然還會分出水田和旱田,可見在水利溝渠上的建設是多麼的一塌糊塗。再加上一些粗糙的田間管理手段,不是王進吹牛隻要農民兄弟們能夠完全按照他所說的去操作,每年的糧食產量起碼要多上三分之一……

第六十四章 集思廣益謀發展

由於有王進這位安徽最大BOSS親自坐鎮,再加上有刺殺事件的陰影存在,民眾們心存顧忌一時不敢再鬧事。可是等到刺殺事件的風波過去之後,在利益的驅使下本身經濟就困難的本地鄉農,自然不會輕易放過與流民們之間劇烈的矛盾衝突。

說起淮水淮南段河灘邊緣的那塊菜地,那是流民們無奈之下開墾出來的,在這塊地兒種糧根本就不現實。可是流民們又沒有自家旱澇保收的田地,淮南的田莊雖然有不少但也不能將流民們全部吸收消化,所以流民們也只能開動腦筋自力更生了。

灘塗田地雖然肥沃到讓人眼紅,可架不住每年都會遭受那麼一兩次洪水浸泡,誰也受不起這樣的折騰不是?流民們剛來時還以為自己佔了便宜,結果卻在當年的雨季來臨時吃了個大虧。還好那時候軍政府正在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青壯勞動力,流民們吃飽肚子還是沒啥問題的。

流民中的有識之士,對於他們的未來憂心忡忡,軍政府不可能總有這麼大手筆,流民們也不可能全部依靠做工來過活,他們必須得有一塊自留地在饑荒的時候救命。

於是,他們把目光再次聚焦曾讓他們損失慘重的河邊灘塗地。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地,尤其還是被生活幾乎逼上了絕路的流民們。軍政府的救濟雖然可以保證他們不被餓死,但是每一頓都被餓得兩眼發花可不是什麼好享受。

此時安徽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商業流通越發繁榮熱鬧的同時,對於各種生活物資需求量也在供求關係的促使下急劇增加。而且隨著安徽境內各種工廠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紛紛冒頭,百姓們賺錢的門道多了不少,手頭都有了一些閒錢。

還有就是外省有錢人們的大量湧入,使得安徽市面上對於各種生活物資的要求越來越豐富。就好象王進在合肥郊外十號田莊說的那樣,隨著安徽城市化程序的發展,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也稍微有所提升,對於蔬蛋肉禽等等食物的需求量也大為增加。

想要出產大量的肉蛋禽,對於目前的流民們來說不太現實,所以他們只能把希望放到大量出產蔬菜上面。

於是,在流民中素有聲望人士的組織下,流民們花了大力氣將早已經荒蕪的淮河邊緣灘塗地全部整理成一塊塊工整的菜地,然後種上各種速生蔬菜和野菜。結果證明他們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流民聚集區出產的蔬菜逐漸成為了淮南地區各大城鎮的首選,賣得那叫一個火暴,每一季蔬菜成熟之時都能給流民們帶來一大筆收入。

這也就是流民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