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政治課讓裕仁眼界大開,裕仁也是經歷過很多艱難險阻,與權臣們鬥爭了很久,並且差點獲得最終勝利的君主。他很快就明白了中國為什麼這麼強大,人民黨為什麼這麼強大,甚至半路出家的“旁聽生”北一輝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中國人民黨在政治上的認知水平的確是大大高過日本。
作為一名君主,作為日本的現世神靈,裕仁還真有君主們的通病,那就是“朕即國家”。
聽了人民黨的政治課,裕仁這才明白了自己的階級立場不夠明晰不夠堅定。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天皇,也得有自己的階級立場,得有自己的基本盤。裕仁曾經想利用“忠君愛國”的昭和軍閥們。不能說昭和軍閥不忠君愛國。可階級立場首先讓巴登巴登三羽烏自己分裂,而即便是完全忠於裕仁的永田鐵山和岡村寧次,他們也得有自己的階級立場。他們也得與其他統治階級進行鬥爭,進行博弈。
即便這兩個人不可收買,北一輝直接採取肉體消滅的手段幹掉這兩個人,其他“統制派”的代表人物隨著利益的變化就投奔了“昭和維新派”。因為缺乏階級立場,只有一個天皇空名頭,裕仁本人根本找不到真正的屬於天皇的支持者。
理解了這些之後,裕仁有點恍然大悟的意思。給他最大沖擊的卻是另外一件事,因為總覺得中國展現給裕仁的是最好最強的一面,前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博恭王有點慪氣的請求到中國比較貧困的地區去參觀。中國方面很爽快,就把他們送到了山東淄博的一個山區。
這是一片在日本看來很常見的山區,在日本這是一個註定非常貧困的地區。這也是中國貧困地區的一個很常見的例子。當地百姓曾經常年在外逃荒,為什麼請日本裕仁以及高官到這裡採訪,裕仁並不清楚。
當地的村委書記出現在裕仁面前的時候,裕仁傻了眼,日本高官們也都傻了眼。
面前的男子有四十幾歲,帶了副大墨鏡,身高不到165。而且這名男子裸露在衣袖外面的兩支手臂都是光禿禿的兩根肉枝。他的手已經不在了。而且仔細檢視起來,這位中年人的腿部也很奇怪。這時候中年人已經注意到前來參觀者的視線,他豁達的笑著說了些什麼。
日本方面的翻譯聽完之後先是一愣,下意識的吞了口口水,這才翻譯道:“陛下,他說,他打仗的時候四肢與左眼都被炮彈給炸沒了。”
如果沒有看到他手臂的殘肢,沒有聽這個中年人親口承認自己的殘疾,裕仁等人根本想不到這個拄著柺杖,戴著副大墨鏡,用稍顯奇怪的姿勢站立著,卻渾身上下充滿活力的男子竟然是一位失去了四肢,失去了一隻眼睛的重度殘疾人。
中國人這是在鬧哪樣?所有日本參觀者都忍不住疑惑起來。
莫道前路無知己136亂戰(十六)
中國這位殘疾軍人是一位村黨支部書記。他自小逃犯流浪,14歲加入工農革命軍,打了大大小小數十仗,並且加入了中國人民黨。在與日本進行的青島包圍戰中,已經是連長的朱書記被日本的炮彈彈片擊中,失去了四肢與左眼。
部隊對戰鬥英雄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他從軍醫院出來之後,被安排到青島軍人療養院。但是朱書記並不想在那裡渡過殘生,他選擇了回到老家。當時他所在村子十分貧困,沒人肯在這裡當支部書記,朱書記就自告奮勇出任了書記。
根據他在軍隊學到的知識,朱書記根據村子的情況,挖渠、平地、修路,而且大力開展果樹栽培與桑蠶飼養。只用了幾年就讓在外逃荒的鄉親們願意回來種地。而且朱書記有股子倔強盡頭,他也不等著國家建設隊伍到這裡,而是靠著村裡面的生產,最終湊錢先完成了電線架設,讓村裡面通了電。
這些簡單的講述讓日本參觀團體無比驚訝,他們根本想不出,這樣的一個人,靠著這樣的一具殘破之軀竟然能夠完成如此的功績。
可事實證明了朱書記並沒有吹牛,帶著日本參觀團走了村裡面的果樹、桑樹、農田、水渠。朱書記能夠非常清楚的講述著各種資料,以及為什麼要這麼修建的道理。甚至還能講述了修建時沒有想到的地方,修建時的不足,以及以後維修發展的設想。
日本高官也是識貨的,聽了這些講述,他們知道這位村支書肯定是全程參與了測量、討論、設計的過程,而且一定是這些工程的總指揮。
而且日本高官們還注意到,朱書記身上還有不少新的傷痕。詢問的時候,朱書記淡然的說道:“不久前滑倒了,碰到的?”
前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宮博恭王曾經在戰爭中被打斷了三根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