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韜略中體悟贏商之道的玄妙。戰爭是競爭的最極端方式,勝不可一,戰爭中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打法,一切應以敵情、我情、地形、陣法來確定。“戰爭屬於商業競爭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類利益和活動的衝突”,這是1832年普魯士退役將軍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一書中提出的觀點。100多年以來,《戰爭論》一直被美國西點、英國陸軍等世界一流軍校廣泛地應用於教學,由此可見戰爭理論對商業競爭的指導意義。

商場如戰場,許多軍事戰略、戰術早就被成功地運用到商戰實踐中。比如《微波爐戰爭》一書中所述,早年間,格蘭仕為把當時的微波爐行業冠軍峴華拉下馬,出奇不意、迅速降價,峴華誤以為格蘭仕在消化庫存而未加理會。格蘭仕正是採用了示假隱真、韜晦惑敵的疑兵之計,以降價作為戰役偽裝,從而達到了放大市場的戰鬥成果。1999年至今,自從美的進入格蘭仕的傳統強項微波爐領域之後,這對同城兄弟就擺開了一副誓死對撼的架勢。本書中關於美的與格蘭仕的對撼寫得活靈活現,口水戰、價格戰、挖角戰、渠道戰,不一而足、喧鬧紛繁。上兵伐謀,抓住戰機、重點突破,集中力量以贏取最大成效。2005年,猛烈價格戰裹挾之下,美的小家電報虧,格蘭仕憑藉規模優勢和成本優勢牢固佔據行業高地。進入2006年,美的微波爐的做法是持重待機,退後一步發展自我,謹慎穩重地等待戰機。美的不蹈習常、劍走偏鋒,徹底放棄跟隨戰略,以“差異化”的“蒸功能”為自己開拓出一條生路。

事實證明,軍事上的戰略、戰術對於企業經營,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經營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競爭中,精神力量和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精神力量能夠讓人置生命於不顧,是任何物質激勵都辦不到的。美的與格蘭仕具備同樣一種可貴素質,即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不拋棄不放棄。

“不爭之爭、自保而全勝”。在企業管理中,鍛造一支精英團隊是競爭取勝的根本。企業面對各式各樣不同素質的員工,怎樣使他們轉變為能夠在同一系統中按統一標準協同工作、具有效率的組織成員,軍隊的訓練模式可以給出啟發,企業應該向軍隊學習執行力。軍隊有一種所向披靡的力量,服從和堅決執行則是戰鬥力的集中表現。在企業中,就是執行力和效率的表現。企業應該透過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獲得像軍隊一樣的戰鬥力和執行力。

本書不是商戰小說,更像是一本新聞調查式的商戰解密,同時,字裡行間也傳遞出諸多關乎商業哲學層面的感悟、啟迪與思考。“虛擬世界”中的商業戰爭可以任由寫作者天馬行空、浮想聯翩,“真實世界”中的商業競逐則要求寫作者嚴謹審慎地去分析解構。由此,我能想象得到張翼寫作此書的艱辛與曲折。

虹←橋書←吧←。←

第6節:推薦序三 從“戰爭”到“中和”(2)

張翼在寫給我的電子郵件中說:“寫作《微波爐戰爭》是我在微波爐行業的一次歷險與探索。與其說我寫了一場商戰,不如說,我是在倡導並傳播一種積極、多元、自醒、競合的商業態度與價值觀。”坦率地說,我欣賞這樣的表白。在我看來,中國仍然處於創業企業家階段,企業家的追求、企業家的人格、企業家對企業與社會的認知與玄思,無疑對企業品牌的生成和社會對企業、企業家的評判有著很大的相關性。企業與社會的關係是我的長期研究興趣之一。2001年中,我在美國進修了半年回到北大,開始擔任北京大學企業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其時,看到各種“100大”、“500強”的評選如火如荼,我萌生了發起評選“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的念頭。之所以生髮此念,除了滿足自己的研究興趣,還希望在當時那些純粹關於規模、實力、競爭的評價之外,為企業界樹立起新的商業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起新的標準,一種更能體現企業長久生命力、衡量企業成功與否、評價企業社會價值的重要標準。從邏輯上看,企業受尊敬表明企業與其所處環境中的利益相關者相處融洽,這種融洽反過來一定能夠促進企業持續的健康發展。

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謀求商業利益之上的追求——贏得尊敬。吳清源先生被譽為“圍棋之神”,拜讀他的自傳《中的精神》,深受教誨、獲益匪淺。我鄭重建議中國的企業家都能讀一讀吳清源先生的這本自傳。他的圍棋觀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和”,這也是他的個人理想。吳清源先生說:“所謂‘中’,在陰陽思想裡,既不是陰也不是陽,應該是無形的東西。無形的‘中’,成形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和’。”一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