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在“思維”上也變得愛算經濟帳了。
“沒錢的話就拿東西頂帳!沒東西了就拿人頂帳!”孫綱惡狠狠地學著後世某些“樣板戲”裡的“惡霸老財”的口氣說道,看得林國祥一陣惡寒。
林國祥哪裡知道,孫綱這次可是說真格的了。
這幾天的會議孫綱索性就不參加了,陪著林國祥在東京逛了逛,給愛妻和親朋好友帶了些日本土特產,送走了林國祥後,他分析了送到自己這裡的各方面情報,開始為以後計劃的開展做準備。
張蔭桓他們白天去開會,會後就上他這裡來開“碰頭會”,而且晚上睡覺的時候美女特使加秘書還會在枕頭邊一五一十的給他“彙報”一些細節,他也樂得給他們當這個“幕後英雄”。
這些天的會議上,經過與會各國反覆討論,最終定下來的方案是將日本重新按照明治維新前的樣子劃分成近七十個藩,將被明治政府強行遷在東京“看管”起來的各藩藩主放回本地,仍由他們治理本藩事務,向德川幕府負責,由幕府代表所在各藩同各國簽訂條約,確定各國的勢力範圍,各國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內享有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特權,日本的各處軍事要地則由列強軍隊佔據,“作為日本履行條約的保證”,同時,為了照顧美國、中國和朝鮮的“利益”,各國在日本均實行“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政策,“加強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北海道那裡,由俄國幫助成立“蝦夷共和國”,也將按照“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和各國“建交”。
經過英國人同德川家族的商議,原來的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已經同意了重新出山,擔任“定國大將軍”,主持日本政務。
對於這這位德川慶喜大將軍,孫綱所知不是太多,但知道曾被稱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對德川慶喜極為警戒,說他“簡直就是德川家康的再生”,德川慶喜原先曾經一直輔佐年幼多病的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執政,從政經驗應該極為豐富,能得到敵人如此高的評價,證明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
(二百二十六)不是瓜分,勝似瓜分
如果這位德川慶喜大將軍足夠聰明的話,應該不會讓日本再走窮兵黷武的老路了。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西方列強此次能在日本“善後”問題上基本達成一致,也是對日本屢屢對別國不宣而戰而心生警惕的結果。
一個稍微走出困境的國家就敢如此張揚的向外擴張,如果讓它的實力達到了和西方國家差不多的高度,會發生什麼事?
一個頭腦稍微清醒些的、有理性的領導者都會明白。
在這次國際會議上,孫綱等人讓中國刻意的保持了低調,為了也是不引起西方列強的警覺。
畢竟,在西方列強眼裡,一個強大起來的中國,說不定將來也會成為他們未來的對手。
其實,中國和日本的這場戰爭,西方列強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戰爭的結果,日本等於滅亡了,而中國的實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如果不是西方列強固有的矛盾目前還沒有解決,他們弄不好還會打中國和朝鮮的主意。
在以後的這些天裡,孫綱等人挨個兒回訪了其它國家的代表團,向各國政要表示,中國和朝鮮歷經兩次對日作戰,物質和人員方面都損失巨大,戰後的重建工作非常重要,希望能夠得到各國物質和技術方面的幫助,對此各國的反應都很熱烈(美國人為最),紛紛表示願意鼓勵民間來中國和朝鮮投資建設,“幫助中國和朝鮮人民重建家園。”
“為什麼要和他們這麼說?我覺得這些洋人好象都沒安好心。”金舜姬對孫綱說道,
“說這話的意思有兩層,一是向列強表明中國現在沒有對外擴張的野心,讓他們放鬆警惕。咱們才好有一個和平的發展環境和時間;二是中國和朝鮮目前確實面臨戰後重建的經濟困難,如果能夠藉助一下外國資本,也是不錯的。”孫綱對美女學生“循循善誘”地講解著,她現在對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怎麼回事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如何讓國家在戰後重新在廢墟上站起來,還是所知甚少。
引進外資,是後世的中國多少年以後才開始實施的,現在的人哪裡會想得到?可能還會覺得是“引狼入室”呢。
其實。在這個時代。真正懂得利用這些的人,也並不太多。
幾天後的1898年7月31日,歷史上被稱為“東京和會”地“七方會談”正式結束,與會各國共同簽訂了《東京和約》。這個條約地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