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第七,日本承認北海道獨立為“蝦夷共和國”。

第八,日本各藩全部遵照“門戶開放,利益均沾”地原則,對各國開放。

第九,日本承認各國在日本地勢力範圍和利益,保證“以與友邦敦睦為立國之唯一基礎”。

看完了這份長長的條約,孫綱長出了一口氣,也不由得為日本賭輸了地命運而深深嘆息。

如果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不這麼急於對外擴張,動不動就“皇國興廢在此一舉”,每一次都把國本全都押在了賭桌上,而是走一條相對穩健的道路,是不是就會免於這種“不是瓜分,勝似瓜分”的命運呢?

決定國家地位的,永遠是絕對的實力。

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顯得無能為力。

《東京和約》公佈的那一天,日本陸軍大將山縣有朋,大山岩,大鳥圭介等一批陸軍將領紛紛在家中切腹自盡,孫綱知道後只是冷笑了一聲,沒有說什麼。

這些軍國主義的“早期創始人”,早就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現在,日本這個心腹大患已經去掉了,另一個心腹大患俄國,一段時間內還不會馬上對中國造成威脅,中國必須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努力發展國力,爭取面對下一次挑戰時,能有充分的準備!

這邊的事就算告一段落了,在正式簽字後,孫綱一行人開始準備回國了。

在回國之前,孫綱私下和英國人商量能不能把英軍俘獲的日本那幾艘巡洋艦給中國(這些船不在條約瓜分之列)一二艘,那些船反正也是英國人淘汰下來給日本人的,英國人自己留著應該沒有什麼用,可對中國來說,還算是好東西滴。

英國人考慮再三後,同意將其中的一艘大型巡洋艦“河泉”號和另外一艘較小的巡洋艦“龍田”號“贈送”給中國,做為中英兩國海軍“友好合作”的表示,英國人這回這麼大方,可是讓孫綱眉開眼笑了好久。

由於英國人同意將殺害明成的兇手交給朝鮮方面處理,孫綱安排“海陵”號裝甲巡洋艦護送朝鮮使團及朝鮮國王李熙等王室成員回國,將人犯也一併帶回,“至其國公審後處置”,因為日本的高階將領死了這麼多,從他們身上可能也揪不出什麼政要來了,乾脆交給朝鮮人帶回去在明成墳頭前剮了算了。

可朝鮮人後來居然真的這麼幹了,就不是他能想到的事了。

“回去後想著我吩咐你的事。”送金舜姬走之前,孫綱私下裡對她叮囑道,“不要讓朝鮮王族和外戚勢力再掌權了,一定要保證,所有的權力都在我們的人手裡。”

孫綱已經得到朝鮮國王的告知,回國後他將認金舜姬為“義女”,冊封為“翁主”(怎麼聽著這麼彆扭),感謝她對朝鮮王室做出的“貢獻”。

說白了,這也是朝鮮國王向孫綱和北洋方面示好的意思,這個什麼頭銜反正也“惠而不費”,又不花多少錢。

但這樣一來,金舜姬在自己國家的政治地位將因此而大大提高,有助於孫綱對朝鮮進行“遙控”,是以孫綱很高興地向國王陛下表示了“謝意”。

“我明白。”她鄭重地點了點頭,經歷了這一次國際談判,她比以前要成熟多了。

朝鮮使團乘坐“海陵”號出發回國後,孫綱等一行人乘坐“開遠”艦,帶著“河泉”號和“龍田”號踏上了歸程。

“這一個多月可是收穫甚豐,”張蔭桓意氣風發的對孫綱說道,“自打辦理外務以來,數這回痛快,此約一簽,十數年和平,總可得也。”

“也不盡然,”羅豐祿說道,“若不趁此數年之和平奮起直追,一旦有事,日本今日之命運,難保不落在我大清身上。”

“所以皇上現在痛下決心,變法圖強,”張蔭桓說道,“只要我輩掃除積弊,使國家面目一新,國富兵強,列強縱敢來犯,亦難保不碰得頭破血流。”

“可要是老康這麼個搞法,怕是要出亂子的。”伍廷芳擔心地說道,“樵野先生回去後得多多規勸於他才是。”

(二百二十七)美好藍圖

到了十九世紀,東南一帶是中國生產力水平最高的地區,也是人口密聚和財富最為集中的地區。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為什麼英國軍艦開到了南京江面,清政府就放棄了抵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曾經讓學生時代愛好歷史的孫綱百思不得其解,等到後來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孫綱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南京當時是南北漕運的樞紐,英國軍艦開到了這裡,南方的糧食和餉銀運不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