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力促成德川重新執政,就是要將爾等亂臣賊子之罪惡詔告天下,讓世人識爾等之醜惡面目,永為日本後世者所誡!”孫綱看著他,毫不客氣地說道,“請回吧,伊藤先生,我不想和你再說什麼了,我下次再見到你,應該是在別的地方了。”
伊藤博文喃喃地說了一句什麼,向孫綱又鞠了一躬,臉色變得無比蒼白,整個人彷彿一下子老了許多,他默默地轉過身子,慢慢走了出去。
等到伊藤博文的身影完全消失,孫綱對翻譯問道,“他最後說了一句什麼?”
“回大人,他說,您不會再見到他了。”翻譯答道,
孫綱冷笑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麼。
伊藤博文現在就是想逃跑,也沒處可去了。
第二天,天剛剛亮,孫綱和金舜姬起來梳洗完畢,吃過了飯,正在院子裡說話,林文昊來告訴他,說昨天夜裡,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家中自殺了,“以手槍自擊頭部而亡,從人急喚醫者至時,已無可救”,沒有留下任何片言隻語。
孫綱知道,是自己昨天那一番話揭了伊藤博文這些個“維新派”的老底,他知道當年“維新志士”們所犯下的罪行,一旦被公諸於眾,絕對不是後人所能夠原諒的。他自感國家亡於自己這一班人的手裡,羞慚無地,所以才自盡以謝國人的。
自己居然“罵死”了日本首相,可是讓孫綱很有成就感的哦。
想當年,諸葛亮羽扇綸巾,兩軍陣前罵死王朗,亦不過如此吧?
只是這樣一來,讓這個老小子這麼痛快的就死了,等於便宜這傢伙了。
這回,也不用再嚴刑逼供那些殺害明成的兇手,把伊藤博文揪出來了,想揪,也得揪別的倒黴蛋了。
伊藤博文自殺的訊息一經傳出,那些早期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還會有多少陪著一同上路的,恐怕還得等一陣子,才會知道。
就都這麼死了也好,死乾淨了,倒也不錯,就不用他費事動手了。
最好是日本明治天皇也跟著伊藤博文“去”就好了,國家都到了這個份上,與其作亡國之君,還不如就此收拾收拾去世得了。
後來的發展表明,明治天皇還是不如伊藤博文有種。
日本人象伊藤博文這樣有種的,也還不多。
今天的會議內容,聽金舜姬說,是討論這個“恢復和平的日本”具體應該如何操作的問題。
按俄國人的要求,北海島即“蝦夷共和國”就先忽略不計了。聽說英國人提出來讓被日本明治政府趕下臺的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重新出任恢復的日本新幕府“定國大將軍”(不是原先的讓外國人聽著很不舒服的“徵夷大將軍”了),英國人正在和德川家族聯絡這件事。
法國人對此也表示支援,德川幕府在末期一直和法國方面聯絡緊密,和明治政府對陣交兵時英國供給明治政府軍火,法國就供應德川幕府軍火,雙方明爭暗鬥一直不斷,德川慶喜如果重新上臺,法國人甚至有藉此奪回在日本問題的主導權的想法。
(二百二十五)兩島換一島
同法國人不同,德國人一心想鞏固已經到手的地盤,孫綱利用德國人的這種心理,以暗示的方式向德國人表露了希望以對馬和隱岐兩島換回青島的意思,結果被德國人委婉地拒絕了。
迪特里希怕孫綱不高興,那天干脆和孫綱說了實話,“青島是東亞最優良的港口之一,軍事和商業方面的價值無法估量,德國政府是不可能輕易放棄的,同樣作為軍人,我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向孫將軍說了這些,希望您能夠理解。”
他這些話實際就表明了,德國打著“保護教民”的幌子搶佔中國的青島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謝謝您的直言相告,我也不能再說什麼了,可要是這樣的話,恐怕會給我們兩國以後的友好合作埋下陰影。”孫綱當時笑呵呵地回了一句,沒有再說什麼,但精明的迪特里希已經聽出了他話中的警告意味。
孫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中國肯定是不會就這麼放棄青島的。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德國人很快就作出了回應,德國外交大臣德皮洛夫和迪特里希商量了一下後,向國內請示了一番,然後正式通知張蔭桓和孫綱等中國使團成員,“為了中德兩國的傳統友誼起見,德國政府同意將德國軍隊現在佔據的日本屋久島和種子島轉交給中國”,作為對德國因為青島問題給予中國的“補償”。
屋久島和種子島靠近九州島和琉球群島,德軍進攻日本本土時,先於俄軍一步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