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末由福州徙南雄,明末由南雄徙新會,定居焉,數百年棲於山谷。
族之伯叔兄弟,且耕且讀,不問世事,如桃源中人,顧聞父
541
625梁啟超文集
老口碑所述,吾大王父最富於陰德,力耕所獲,一粟一帛,輒以分惠諸族黨之無告者。
王父諱維清,字鏡泉,為郡生員,例選廣文,不就。王母氏黎。父名寶瑛,字蓮澗。夙教授於鄉里。母氏趙。
餘生同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實太平國亡於金陵後十年,清大學士曾國藩卒後一年,普法戰爭後三年,而義大利建國羅馬之歲也。生一月而王母黎卒。逮事王父者十九年。王父及見之孫八人,而愛餘尤甚。三歲仲弟啟勳生,四五歲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書、《詩經》,夜則就睡王父榻,日與言古豪傑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舉亡宋、亡明國難之事,津津道之。六歲後,就父讀,受中國略史,五經卒業。八歲學為文。
九歲能綴千言。十二歲應試學院,補博士弟子員,日治帖括,雖心不慊之,然不知天地間於帖括外,更有所謂學也,輒埋頭鑽研,顧頗喜詞章。王父、父母時授以唐人詩,嗜之過於八股。家貧無書可讀,惟有《史記》一,《綱鑑易知錄》一,王父、父日以課之,故至今《史記》之文,能成誦八九。父執有愛其慧者,贈以《漢書》一,姚氏《古文辭類纂》一,則大喜,讀之卒業焉。父慈而嚴,督課之外,使之勞作,言語舉動稍不謹,輒呵斥不少假借,常訓之曰:“汝自視乃如常兒乎!”至今誦此語不敢忘。十三歲始知有段、王訓祜之學,大好之,漸有棄帖括之志。十五歲,母趙恭人見背,以四弟之產難也,餘方遊學省會,而時無輪舶,奔喪歸鄉,已不獲親含殮,終天之恨,莫此為甚。時肄業於省會之學海堂,堂為嘉慶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