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們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如果它們還貸款給了那些運氣不好的銀行。每一起銀行的破產都會加劇對所有其他銀行的壓力。

在存款保險制下,這種聚集的運動就大大減小了。存款人不必擔心他們存款的損失,雖然他們可能會面臨某些服務的不便利性,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接管。問題銀行不需要從其他銀行那裡借款。舉一個最近的例子,新英格蘭銀行1991年初期破產了。在一個週末,存款人像以往那樣排隊擠兌,想要收回他們的存款資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在那個週末介入,並且宣佈,它將支付所有投了保的存款(金額為法律規定的標準)。到星期一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人排隊擠兌了。在這個區域,其他銀行也沒有被這種恐慌“感染”。

然而,達到這種穩定狀態,並不是沒有成本的。隨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擴張以及出現相似的保障機構為其他各種金融中介機構提供保障,存款保險得到了推廣,存款人對銀行的經營更加放心。人們不再詢問儲蓄的潛在接受者是否可靠,取而代之,詢問是否進行了存款保險。在日益鬆弛的監管下,銀行僅僅依靠它們自身的策略,這導致“道德風險”的產生。

20世紀70年代末,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出來。經過10年的通貨膨脹,擁有固定收益證券,諸如抵押品處在不良狀態的銀行,甚至面臨著破產。國會賦予銀行更多的投資自由權,以設法拯救這種情況。他們希望銀行可以透過自身的努力走出困境。但是在缺乏領導的情況下,銀行進行了高風險、甚至是愚蠢的投資活動。如果投資成功了,那麼銀行也就得救了。如果沒有成功,那麼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將承擔這一切所帶來的後果。

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這種現象已經佔了很大的一個比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