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叫生死一擲輕。
皇甫岑要想讓士為知己者死,必先為人一擲輕。所以,這營口一役,他不得不去救!
兄弟之情,重於泰山!
這番舉動,自然贏得許多人相助,北地之上,很多人聽說皇甫岑隻身救結義兄弟,紛紛投靠白馬義從,或是在沿路等待皇甫岑。
白馬義從之中,很多人想隨行,卻被皇甫岑遏止。
自己去,是情義之重,可自己的部下隨行,卻會讓朝廷那群士人不滿,日後必定找藉口攻擊自己。所以,皇甫岑把步卒交給麴義帶回,自己募兵前往遼東。
三千白馬義從,當下便有八百老兵挺身而出。
這八百老卒有半數是從昌黎城跟隨過來的老卒,他們年紀皆在四十上下,在河東這幾年也是有家有業之人,但在盧龍塞,半數之人經過“卸甲歸田”一事,很多人對自身的軍功已經不在乎,而且他們年紀也快到了要退下戰場的時候,眼下,皇甫岑要隻身前往,身為官兵的他們自然不能相助,卻又不捨得皇甫岑去冒險,所幸,這些人脫掉自身的官職隨同皇甫岑一路北上。人生最後一刻,轟轟烈烈,豈不快哉!
戲志才同沮授、程昱交換了下眼神,三人預設的點了點頭,白馬義從有部分隨行,很不錯。黃忠也要勒馬隨行,但卻被沮授、程昱阻止了,皇甫岑的事情日後會有天子詔,總會復起,可是黃忠這些部下卻沒有那麼快升職的機會,看得出,皇甫岑是要重用黃忠的。所以黃忠也被程昱、沮授攔下了。倒是戲志才跟著北上了,戲志才本就是皇甫岑的門客,他的官職也就是閒職,眼下,隨行再好不過。
就這樣,八百白馬隨著皇甫岑和戲志才往遼東趕路。
一路之上,馬不停蹄,卻也有上百義士加入。
皇甫岑也沒時間推脫,疾行向薊縣。
他剛走,朝廷的特使就到,在麴義大軍之中沒有見到皇甫岑本人,特使把天子劉宏要北巡,由皇甫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