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不知。
“少見不代表沒有,即便是宣德爐,有的也有蓋子的。而這件銅香爐,有蓋子更是可以確定。”陳澄之的目光變得幽邈起來,彷彿在思索什麼事情。房間裡一時間很是安靜。
唐易和毛逐見陳澄之出神思索,也不便點醒,只能默默地等著他回過神來。
陳澄之思忖良久,突然說了一聲“稍等”,便起身去往臥室,過了一會兒,將一線裝書本放到了八仙桌上。
第94章 以假易真
唐易和毛逐定睛一看,線裝書本已頗為老舊,封面上有三個金文字型:
《紫銅經》。
“這是先師的遺物。”陳澄之翻開其中一頁,移轉書本對向唐易和毛逐,伸手指向了其中的幾列小字。
“宣德之後,銅爐亡矣,然崇禎八年罪己所鑄之爐,銅質之精,技法之深,深具遺風。言此爐獨一無二,最奇爐有鏤空活頂,煙出則有形,長恨無從觀之,疑有驚天之秘。”
書上本是沒有標點的,不過唐易和毛逐因為所學專業的緣故,經常閱讀史籍,讀起來倒也不費力。
《紫銅經》說白了就是一本治銅的工具書,陳澄之師父的遺物,但並不是他師父所著,書上並無作者名諱,而且是手抄本,像是他師父不知從何處所得,從裝幀風格和老舊程度來看,應該是清中期之前的東西。
這幾句話說得已經很明白了,崇禎罪己銅香爐不僅有“鏤空活頂”,也就是蓋子,而且據說此爐是獨一無二的,也就是說當時只鑄造了一隻!
更奇妙的是,如果在裡面焚香,從鏤空蓋子的空隙中冒出的煙霧,能形成特殊的形狀,但是寫書的人也沒見到過,他懷疑,這煙霧,暗藏著天大的秘密。
不過,這“疑有驚天之秘”,是可以有兩種理解的,一種理解是,既然煙霧從銅香爐的蓋子穿出能形成一定的形狀,而且後世再未出現這樣的蓋子,那麼這蓋子的製造方法就是一個大秘密;還有一種理解,那自然是這煙霧的形狀很特殊,其中隱藏著一個大秘密。
唐易看完這簡短的幾句話之後,心思甫動,不由得仔細看了看銅香爐的內壁,果然,內壁上似乎有一些漩渦狀的紋路,隨後抬頭道:“看來,形成獨特形狀的煙霧,除了蓋子的鏤空結構,和爐的內壁也有關係。”
陳澄之點點頭,“你買這隻爐的時候,賣家有沒有說蓋子的事情?”
“他沒說,我也沒問。不知道他知道不知道,不過,起碼應該不在他手裡。”唐易分析道,“此人是個老油子,如果真的有蓋子,在我出錢買了香爐之後,應該會拿出蓋子,繼續討要高價,但是他沒有。”
“嗯。”陳澄之又點點頭。
“難道······他有蓋子???”毛逐此時卻突然驚道。
“誰?”陳澄之也是一驚,不由立即張口問道。
“是這樣的,有個倭國人來我店裡兩次,想買這件銅香爐,而且似乎不在乎價錢,上次來,甚至帶了一件萬曆青花穿花翼龍大罐。”唐易簡單向陳澄之介紹了一下。
“他知道你這銅香爐沒有蓋子?”陳澄之問道。
“應該知道。我這件銅香爐當時在店裡展示過一天,見到的人不少。難道,他真的是‘按蓋索爐’?”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如果不知其中玄妙,一件崇禎銅香爐的精品,不過一兩百萬的價格,他怎會捨得用這麼一件官窯重器來換?”陳澄之沉吟道,“不過也有可能,他雖知道這香爐蓋的事兒,但並沒有得手,正在連爐加蓋一起尋訪。”
這一下子,三個人都陷入了沉默。
“陳老先生,這件崇禎罪己銅香爐,你能仿製一件麼?”唐易突然眼前一亮,打破了沉默。
“你的意思是······”陳澄之抬頭,額上皺紋加深,顯得疑慮重重。
“呃,這確實難為老先生了,似乎有騙人漁利的味道。”唐易也輕輕搖了搖頭。
“那倒也不算,這萬曆青花大罐,本就是我們華夏的寶貝,不知怎麼被倭國人弄走,說不定也是當年巧取豪奪。只是,還有兩個問題。”陳澄之道:
“第一,即便我造出仿品,他拿走後,就算有蓋子,也未必會給你看;第二,仿造一件這樣的銅爐,在材料齊備的情況下,最快也要一個月。”
“如果能造出仿品,以假亂真,最起碼我能多次和他交流,探出是否有蓋子。如果他真有,再想辦法一見,應該不是難事。就算他沒有,我們換回一件寶貝,終究是不虧了,大罐我不自留,送給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