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可愛
夢裡卻已模糊不清
藍藍的天空不再藍藍
不變的是我的祝福
汙染的城市滾滾熱浪
乾枯的土地漫漫風沙
哎
這裡有過美麗的傳說
動人的故事
迷人的風景
迷住了仙女和她的心上人
哎
如今這裡沒有了傳說
沒有了故事
每當人們走過這裡
再也不想回頭望
我們的家園美麗可愛
夢裡卻已模糊不清
藍藍的湖水不再藍藍
不變的是我的祝福
風沙吹不散祖先的夢
乾枯趕不走耕耘的人
哎
無論我去向什麼地方
忘不了我們的家園
心中的祝福千千萬
祝福你呀我們的家園
哎
勤勞的人們聚在這裡
建設著我們的家園
藍藍的天空藍藍的水
那是我們美麗的家園
txt小說上傳分享
民歌的海洋(1)
1978藝校畢業,第一次出遠門
我最早聽到的歌肯定是民歌,這不會錯。
鄂爾多斯屬西蒙,西蒙在這方面的傳統與東蒙有所不同。他們那邊最有代表性的是拉低音四胡說唱故事,包括著名的《江格爾傳》,教科書上叫“史詩”;但我們這邊沒有,只唱民歌。
鄂爾多斯地方可真說得上是民歌的海洋,一直到現在,逢年過節或是婚嫁喜事,男女老少都會扯開嗓子唱民歌,用不著什麼儀式,更不用誰指揮,就那麼自然而然地開口唱起來,而且決不重複。大家都在唱,到處都在唱,所以是海洋。
我自幼就浸泡在這樣的海洋裡,也用不著刻意地學,大人們唱,你跟著哼,很快也就會了。學唱歌是上學以後的事,《東方紅》、《國際歌》、《天上佈滿星》什麼的,老師一句一句教,我們一句一句學。可十歲以前我一句漢話都不會,所以學也就是學的旋律;至於歌詞是什麼意思,完全不懂,更不知道唱得對不對,照著發音就是了。
我們那個鎮,直到上世紀70年代,就只有一家漢族人,其他都是蒙古族。
最早會唱的肯定是《送親歌》,這也不會錯,因為這首歌實在太悲涼。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剛會唱這首歌,心裡就開始流淚了。
顧名思義,這是一首送別親人的歌,但只是在女兒出嫁的時候唱。詞很長,特別長,我那會兒總以為是兩段。婚禮那天,晚上大夥兒在新娘家喝酒,後半夜新郎過來;第二天一早,新郎一方的人要把新娘帶走,就唱這首歌。
開始是新娘家的人唱,然後新娘回過頭來唱,新郎家的人也跟著唱,然後新娘跪在地上抱著媽媽的腿,哭哭啼啼地說“我不走我不走……”哎呀那叫個悲!在場的百分之八十都得流淚。
小時不懂事,一邊流淚一邊感到納悶兒:結婚多好的事兒啊,幹嗎弄得這麼悲悲慼慼的呢?大了才理解,唱完這首歌,姑娘就是人家的人了,能不悲傷嗎?可理解歸理解,一唱起來,心裡照樣還是流淚,甚至流得更兇。
民歌就是這樣,記錄著、積澱著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相似的、共通的、永恆的人類情感。由此決定了它天長地久、不可抗拒的魅力。
我父母都唱民歌,年輕的時候特別會唱,現在也還唱。我父親知道的民歌之多在我們那兒是數一數二的。許多人唱歌只會唱調調兒,詞兒卻記不確切,有的乾脆就忘了;但我父親對每一首歌的歌詞都記得很清楚,從不會弄混或出錯。這是他的一絕。
86年我在寧夏時寫過一首《古老的歌》,這裡面就插了一段蒙古民歌,歌詞大意是:我曾在北山坡上放過牧,如今到了該離開的時候,道一聲父母珍重。那是我父親最愛唱的一段,我在演唱時也努力模仿他的風格,模仿得特別像,所以他特高興。那兩年我在很多場合下都唱過這首歌,人們也點著我唱,而每當我抱起吉他唱這首歌時,他總是聽得最認真的。
他還喜歡我寫的另一首歌,就是《父親和我》。
有一次我隨父親去他的老家,伯伯叔叔一大幫人;那天他喝多了,特別激動,就給他的兄弟們大講這首歌如何如何,我兒子如何如何,甭提有多驕傲了。其實這首歌我沒怎麼給他唱過,他可能偷偷地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