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利用好人生中最好的學習機會。兼職雖然能帶來一定的社會經驗,過度了就必然耽誤學習。
一些企業家認為,要想對某個行業從接觸到熟悉,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實踐過程。大學生許多兼職經歷都非常短暫,然而在簡歷中卻大量列舉自己在各個領域廣泛兼職的經歷,而且自薦材料上兼職生涯都寫得非常出色,這也有吹牛嫌疑。
福建金得利集團董事長林永霖在談到擇人之道時就說:“我們喜歡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的人。”而金得利集團的總裁助理鮑永芳說,在招聘過程的初審階段,通常要篩選簡歷。兼職太多的學生,公司並不太願意接受。兼職多,說明該畢業生心態太浮躁,沒好好抓學習。單位招人關鍵是看能否在工作崗位上紮紮實實幹工作,而不希望畢業生以為自己有了一點點兼職工作經驗,導致期望值很高不安心本職工作。
福建省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澤峰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年輕企業家,靠自己努力奮鬥,25歲時就已身價千萬。談到對大學生兼職這個問題時,他說,兼職豐富只是說明這些學生比較活躍,有一定的能力,如果影響了學業,那就成了不務正業,這就讓人對其能力產生懷疑。招聘時,他更看重畢業生的畢業成績和綜合素質,大學生4年主要是讀書,專業學習最重要。
一名記者在福州大學採訪了一位姓姚的畢業生,並閱讀了他的求職簡歷,在社會實踐一欄裡能看到不少精彩內容:學校某演藝社外聯部部長,系文化部副部長,組織過多次大型文娛演出,先後在四川長虹福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