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人曾這樣描寫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

茫茫大海,不僅供給濱海之人以魚鹽之饒,也激起了濱海之人無邊的遐想,給了他們想象的天賦和智慧。有這樣一個傳說,足見古人想象的豐富與浪漫:

在茫茫渤海的東面,不知幾億萬里的地方,有一個大谷,其深無底,名叫歸墟。天下所有的水,最終都流入這個地方。水日夜不停地注入,穀日以繼夜地洩走,所以這裡的水始終無增無減,一片汪洋。在這眾水所歸之處,有五座山:一座叫岱輿,一座叫員嶠,一座叫方壺,一座叫瀛洲,一座叫蓬萊。這五座山都高萬里,其頂平處有九千里。山與山之間相隔七萬裡。山上的建築物都由金玉構成,這裡的禽獸皆披輕紗。到處都長著珠��鰨�涔�搗枷悖�粵艘院蟪ど�煥稀I繳纖�又�巳�際竅墒ィ��淺T謖饢遄�街�浞上嗤�礎5�饢遄�絞歉≡諍I系模�K娉輩ㄉ舷巒�矗��霾歡āO墒ッ巧鉅暈�牽�闈肭筇斕郯鎦�L斕垡駁P惱饢遄�剿娌ㄆ�擼�瓜墒ッ鞘�ゾ鈾��忝�焐褙�看�澩聳隆X�棵��逋肪薰攴治��啵�堪嚳滯暈遄�劍��蚰暌宦只弧4喲耍�遄�講毆潭ㄏ呂礎�

美麗的傳說有賴於豐富的想象,豐富的想象反映著智慧的靈秀。史稱齊人足智,誰能說齊人的智慧與大海的啟迪無關呢?

魯地晝夜奔騰著洙、泗、沂等河流。淙淙流水不僅養育了兩岸生靈,給人提供舟楫便利,也給當地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鏡的河水,似茵的綠地,茂密的林木,幽靜的河谷,正是人們讀書思考的好地方。《論語注》記載:〃夫子教於洙、泗之間。今於城北二水之中,即夫子領徒之所也。〃孔子曾問他的幾個弟子說:〃假如有人讓你們出來做事,你們準備幹什麼?〃

子路回答欲強人之國。

冉求回答欲富人之民。

公西赤回答欲主人之祀。

唯獨曾皙與三人主張不同,他說:〃我願在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陪同一群大人和孩子,在沂水邊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走回來。〃

孔子感嘆地說:〃我同意你的主張啊!〃

孔子並非沒有政治抱負,並非不想治國化民,只是他認為子路等人在個人修養與政治抱負之間尚有距離,意欲使他們在沂水邊繼續修身養志而已。

〃泰山岩巖,魯邦所瞻。〃

其實,高高聳立的泰山,豈只是唯魯地所能瞻視。〃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站在齊魯邊境,都能看見泰山那偉岸的身影。泰山是齊魯名山,不僅是大自然的造化給了它令人頂禮膜拜的巍峨,人們在泰山上的種種活動也使它反映出齊魯文化的豐富內涵。

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禪的場所。泰山封禪,反映著儒家天人感應觀念。《五經通義》說:〃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生太平於天,報群神之功。〃泰山封禪,又反映著儒家禮的秩序。據說,魯國的權臣季氏有一次去祭泰山,這是違禮的行為。當時,孔子的弟子冉有正在季氏手下當官。孔子知道後便問冉有:〃你難道不能制止嗎?〃當他聽冉有回答不能時嘆道:〃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林放曾向孔子問禮,孔子認為如今世人皆不守禮,而林放卻請教禮法,真是個知禮的賢者。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泰山之神是維護禮教的,季氏的違禮行為必惹神怒。泰山封禪,還反映著儒家道德的標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帶著齊魯儒生博士七十人到泰山封禪。儒生們說:〃古代封禪都用蒲草裹車輪,為的是不傷山上草木;祭祀時把地掃淨,用菹秸為席。〃秦始皇認為太繁瑣,便絀退儒生,乘車上山。在途中,突然下起大雨,秦始皇不得不到大樹下躲避。十二年之後,秦朝滅亡。儒生們都說:〃始皇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不得封禪。〃司馬遷認為,秦始皇封禪之舉,是屬於〃無其德而用事者〃,意謂秦始皇沒有帝德,上天不佑,即使行封禪之事也沒用。

……

第二節諸葛家風

位於齊魯大地的琅邪郡,始建於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琅邪諸葛氏是西漢至魏晉時期的著名家族之一。

第84節:第十二章源遠流長(2)

琅邪諸葛氏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個家族出現了許多著名人物。西漢時,有執法嚴峻、剛正不阿的諸葛豐;東漢末,有任泰山郡丞的諸葛珪和與黨人同氣相求的諸葛玄;三國時,蜀國有丞相諸葛亮,吳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