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門房衣著整潔抬頭挺胸,從臺階到門前,乾乾淨淨連跟草棍也無。
因為是大房回來了,早早開了側門迎接,正門卻是沒有大事不開的,這大事是什麼呢?皇上或皇子龍孫親臨、迎送聖旨、娶妻嫁女、家中喪事。
吳承祖領著兩個弟弟下了馬,親自扶劉氏出轎,劉氏一手牽著吳怡,一手牽著吳柔進了府,又再乘轎到了二門,過了二門又換乘粗使婆子抬的雙人軟轎到了吳府正房。
正房廊下,已經站著一個穿著大紅色對襟長襖,露出短短一截的湖水綠月華裙,頭戴赤金鳳釵,生的柳眉杏眼的美婦人。
“嫂子可算是回來了。”看見劉氏下了轎,那婦人立刻迎了出來。
“三年不見,弟妹倒是越來越精神了。”劉氏伸出手與那婦人親親熱熱的握在一起,“快來見過你們二嬸。”她招呼著兒女們。
“哎喲喲,你們走的時候五丫頭還在懷裡抱著呢,轉眼間長這麼大了。”宋氏伸手摸的卻是吳柔。
“二嬸,我才是吳怡。”吳怡小聲提醒。
宋氏尷尬的笑了笑,“大嫂果然心慈,別看七姑娘是庶出的女兒穿衣打扮竟不比五姑娘差什麼。”她的手還是落到了吳柔頭上,離的遠的人還以為她一開始就想摸的是吳柔呢。
“都是養在我身邊的,自然是不差什麼。”劉氏笑笑。
“瞧我,見到嫂子跟侄子侄女歡喜的糊塗起來,老太爺跟老太太還在屋裡等著呢。”宋氏拉著劉氏的手,妯娌倆親親熱熱的手牽著手到了正房正廳。
正廳裡擺著紫檀木八仙桌,牆上掛著和何二仙圖,一左一右兩個紫檀木太師椅,椅上端坐著吳家老太爺跟吳老太太,下面一溜的紫檀木椅子,丫環僕婦各安其位,一聲咳嗽聲也無。
吳老太爺穿著寶藍色萬字不到頭常服,頭戴著員外冠一副居家老人狀,吳老太太穿著寶藍色五福捧壽襖,暗紅色六幅裙,襟上綴著金三事,頭髮梳的一絲不亂,珠環翠繞,看起來慈眉善目,富態安祥,在她身後左邊站著一個穿著桃紅色小襖的年輕婦人,右邊站著穿了白底紅花對襟襖,梳了倭墮髫,頭戴珠釵,胸掛純金纓絡八寶項圈綴著羊脂白玉鎖片做閨閣少女打扮的姑娘,吳怡注意到看見那個婦人時,宋氏寒了臉。
正廳的地上早有人按照次序排了六個跪墊,一個最前,剩下的五個一字排開。
劉氏到了正房領著五個孩子給老太爺、老太太請安,口稱:“不孝的兒媳回來了。”
吳老太太叫下人扶他們起身,又指著身邊的姑娘說:“快去給你娘請安,為了你的事倒要勞煩她千里迢迢的回來替你奔波。”
“女兒給母親請安。”那少女正是吳鳳,她生的明眸皓齒落落大方,膚白如玉,身量高佻,如同牡丹花般嬌豔動人,吳怡暗暗在心裡拿她跟揚州家裡那個美的如了名的韓姨娘比,卻覺得韓姨娘容貌上略勝,氣質上卻是萬萬不如自己這個一身大家閨秀氣派的大姐的。
還沒等吳怡回過神來呢,劉氏已經扶了吳鳳起來,吳怡他們又得跟長姐吳鳳見禮。
“大太太沒見過她吧?這是我給老二娶的二房太太,她孃家姓習,府裡都叫她習二姨太太。”老太太又指著那個穿桃紅色小襖的婦人說道。
“小弟妹好。”劉氏落落大方的握住習二太太的手,從腕上退下來一個蝦鬚鐲,親自替她戴上,“你進門時我不在家,這是補給你的禮。”
“謝大嫂。”習二太太聲音像小貓兒似的,細細小小的。
“給你們小二嬸見禮。”她又招呼孩子們給她見禮。
“小二嬸好。”幾個孩子在船上得了叮囑,向這位生子有功的小二嬸請安,施的卻是半禮,吳怡暗暗的看著自己這位小二嬸,論長相只是清秀,舉止倒還嫻雅,只是拘束了些,顯得小家子氣,跟自己的“大”二嬸相比,可以說是天地之差。
這一通禮見完,這才算是一家子骨肉見過了,因為屋子裡女眷多,吳老太爺不耐煩久呆,叫上吳承祖他們三兄弟跟他上書房,說要考較兩個久別的孫兒功課。
見他走了,吳老太太笑了,“他走了正好,我們孃兒幾個正好親親熱熱的說話。”
吳怡跟吳柔是姑娘,所以有坐位,劉氏按著規矩到吳老太太身旁立規矩,動作熟練嫻雅,倒像是沒有離家三年一樣。
“大太太你一路上累了,雖說咱們家規矩大可也不急於這一時,還不快坐下。”吳老太太嘴上說著,心裡卻對大太太的識禮十分滿意。
“老太太,我三年沒在您身邊了,您就給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