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第1章 變革力(5)
把失敗看成是邁向成功的必要跳板,這是矽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為矽谷主要風險投資公司“克萊納·裴金”(KleinerPerkin)的合夥人,凱文·康普頓(Kevinpton)會見過許多其他國家的行業領袖,這些人到訪矽谷,希望學點創業魔法的奧妙回去。康普頓試著用一個小故事道明矽谷的心態。“感恩節(或者你們國家類似的某個節日)那天,你正準備和家人共進晚餐。你32歲,有孩子,要到丈母孃家去。”他說,“你在你們國家相當於IBM的某家大公司工作了10年,事事順利。可突然之間,你辭了工作,跑到一家剛籌到一大筆錢的新辦小企業去。一年半以後,這筆錢耗了個精光。我會問這些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會回丈母孃家吃飯嗎?’他們一般都會回答,‘不去。’可我告訴他們,在矽谷,你不僅照樣回家,而且你的妹夫還會跑過來跟你擊掌說:‘我但願自己也有勇氣像你這麼幹呢。’你是個冒險家,他羨慕你。我們的DNA就是這樣。”
不光是矽谷,美國文化有別於其他國家的地方也正在這裡:人們樂於冒險,也願意給其他人機會,讓他們嘗試第二事業、第三事業,甚至第四事業。諾基亞的研究主管亨利·特瑞(HenryTirri)說:“在芬蘭的大學,要是我對著200名學生提問,可能只有一個人會舉手,但我百分之百地肯定他說出來的答案是對的。可在美國的大學做同樣的事,可能會有99個人舉手,其中90%的答案都是錯的,可他們願意試試看。”
在合適的領導下,哪怕是像食品藥品監管局(FDA)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