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聽口音,老兄應是關西人罷?”史正志也是被煩得夠嗆,反問著驛丞。

驛丞一邊將史正志等一行近二十人帶進驛館的正廳,一邊回答道,“俺是秦州人氏。”

“秦州啊!……怎麼搬到寧河來的。”

“多虧了官家賜土。要不然,俺還是秦州的一名破落戶。”

今朝以洪武為名,武功之勝,數千年來無一朝能及。雖說江南這兩年因為紡織而鬧出些事來,但對於關西的百姓們來說。在洪武天子的治下,卻是幾百年來難得的快活日子。不需要再繳苛捐雜稅,也不需要在西虜來攻時扛槍上陣,更不需要為徵西大軍糧食供給而千里轉運。而且他們與黨項、吐蕃數百年來的恩恩怨怨,就在這十幾年中終於有了一個完美結局。

舊時宋夏邊境各州,家家戶戶都有人戰死沙場。沒有一人不與黨項有著血仇,沒有一家不供奉著死於党項刀下的先人神主。前朝花了一百年沒能做到的事,洪武天子只用了三年多,就將西夏滅國,甚至一點後患都沒有留下。而且趙瑜不僅將党項人從寧夏全數清楚,還將原本被党項人竊據的漢家故土拿出一半重新分給飽受戰亂之苦的邊境漢人。就像這個驛站的驛丞和驛卒,也是被趙瑜的賜土政策所吸引,將家室搬到了這做名為寧河的小鎮。

“院子裡的那些駱駝是什麼來路?”史正志再問著,為了以防萬一,多問一千遍也不為過。

“是一支地理學會派出來的探險隊。”

走進正廳,迎面而來的就是一股子濃濃的羊羶味。史正志皺了皺鼻子,只見陰暗卻高聳的正廳中有著一條長長的餐桌,餐桌兩邊坐著十來人正灌著酒水。在他們的胸口處,還有幾人彆著地理學會的徽章,其中有一個明顯是胡人的傢伙,胸口上卻也有一名學會徽章。

史正志命驛丞帶著他的學生去樓上的鋪位放行禮,自己卻一屁股坐在了那名胡人的對面。很自然的打了個招呼,互相通了姓名——沙里夫。伊德利斯,出身大食,是這支探險隊的特邀成員。只費了一點口水,沒說幾句,兩人就熟悉了起來

“不知伊兄,你們今次要去哪裡?”

“先是敦煌。然後去于闐!”

“走天山南麓?”史正志有些吃驚,“那是大漠啊!”

“也不一定要走大漠。只是要探探路啊!如今隴右在天山以北的一部分已經屬於大宋,而天山以南還沒有歸附,我們是為大軍先行一步。”

“大理之後就是于闐了嗎?”史正志有些感慨。比起前朝,如今的大宋領土,整整擴張了三四倍還多。十幾年來連續不斷的開疆闢土,其豐功偉績,放到歷朝歷代都是值得大書特書。

如今中原本土之外,在西北有寧夏路、河西路、青海行省、隴右行省。在北方,有九原行省和綏遠路,在東北則是遼寧路、吉林行省、遼北行省,以及樂浪路,即佔領不過數載的前高麗國,南方則是融交趾、真臘、等為一體的安南行省。而在海外的藩國封疆,還有東瀛、南洋和金洲三個藩屬大區。

但就算有了這麼多土地,但如今的官家卻好像仍不滿足。在攻下了高麗三年後,大宋國中再次響起了戰鼓聲。全軍上下厲兵秣馬,下一個目標就是大宋周圍最後一個獨立的國家——大理。當年太祖皇帝曾以玉斧劃大渡河為界,用燭影斧聲中的重要角色將大宋的西南邊疆定了下來。

其實史正志很清楚,大宋需要得最迫切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當年從高麗得到的三百萬奴工,對於整個大宋對勞力的渴求來說,完全是杯水車薪。雖然天下太平之後,人口數量飛速的增長。但不過舉國上下到現在仍不過一億五六千萬——這還是趙瑜免除丁稅後,隱戶出現的緣故——要想補足勞動力上的缺口還是有些困難。所以趙瑜不斷選擇開戰,只為擄掠人口。

正廳突然喧鬧了起來,一群少年從驛館二樓的樓梯上走了下來。他們拖掉了身上的斗篷,lou出下面的軍袍,每一個都很年輕,沒有一人超過二十歲。

“是出來進行行軍演習的?”伊德利斯問道。

“算是罷!差不多。”史正志用著模稜兩可的語氣回答。

伊德利斯笑了笑:“帶著一群小鴨子出來,可真是不方便啊!”

‘小鴨子?!’

史正志被逗得一笑。回頭看了看他的學員們。十幾人剛剛進了大廳,現在卻又散了,好些人在烽火臺中上上下下的好奇打量著,根本還沒明白及時休息的重要性。的確。雖然他帶的這一隊小子,未來必然是大宋軍隊的中堅,但現在他們確是嫩得連身上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