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國外資本來填補這些赤字,在國外資本流入中,日本資金流入量最大。從短期來看,利用國外資本來彌補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的做法是沒錯的,但關鍵問題是:隨著外國資本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美國能否長期利用外國資金來解決貿易和財政赤字問題,而不償還人家的利息、利潤和紅利呢?答案是否定的,對美國而言,這種做法是不能長久的,外國借款是必須償還的。更嚴重的是,外國人也不總是願意提供新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外國資金的利率將越來越高,這會使美國經濟出現嚴重的衰退。當日本成為美國最大債權人之後,日本對美國的控制就會增強,如果日本大規模回撤資金,美國金融將會崩潰。
對於日本人大量購買美國企業或在美國投資興建企業,作者也非常擔心。日本人大量購買美國企業,會使得美國的產業控制在日本人手中,這對美國經濟、安全和就業是十分不利的。舉例來說,1987年美國五角大樓以國家安全為由,反對日本頭號計算機生產廠家富士通公司從法國施拉姆伯格石油服務與裝置公司手中購買美國矽谷高科技企業費爾柴爾德半導體公司80%的股份。據說,費爾柴爾德半導體公司是為美國國防部提供某些半導體儲存器的服務商。另外,日本人擁有的所有權是不穩定的,如果日本人突然撤走資金,那會讓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失業。
金融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因此銀行必須控制在本國人手中。但是,當時的許多事例表明美國人對銀行正在失去控制權。例如,截止1986年,美國銀行全部資產中約有17%的資產為外國人所有。這種情況是可怕的,這有可能導致銀行的不穩定和不可靠,而不穩定和不可靠的銀行會削弱美國的經濟。
還有,美國人不喜歡日本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人總是不斷地將公司的部分利潤匯回日本,並只選日本人進入公司的高階管理層。
美國人對日本投資憂慮的另一焦點是擔心喪失國家主權。美國人不希望影響他們的政策是在東京制訂出來的。許多國家對外資都有這種恐懼感,巴西、墨西哥和菲律賓就不允許外國資本控制本國企業,特別是那些龐大的跨國公司,其銷售額往往超過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在與這些龐大的跨國公司打交道時,政府會感到自己處於軟弱無力的地位。
日本的銀行:全球金融市場的主宰
美國大膽預測:到2000年以後,日本將憑藉金融實力控制世界。
1987年,日本的銀行佔世界所有跨國銀行資產的35%,而1983年僅為26%,這種快速增長的勢頭足以讓任何美歐人害怕。在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10家大銀行中,有7家屬於日本。以日元計算,日本的資產自1983年以來增長了80%,以貶值的美元計算,增長了200%。日本的銀行擁有加利福尼亞州儲蓄額的15%。在世界主要的國際銀行中心———倫敦,日本的銀行擁有所有非英鎊貸款的36%。
到1988年,日本野村證券公司和大和證券公司已是歐洲債券市場最大的兩家債券買主,日興證券公司和山一證券公司也是歐洲債券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者。日本的這四大證券公司同時都是美國國債的最主要的機構投資者,他們可以直接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打交道,並因此得到最好的價格。自1985年以來,他們是華爾街上發展最快的公司,因為日本人的錢非常多。
日本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對各國銀行來說,日本的攻勢是可怕的,日本的銀行以低於歐美銀行的利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大肆搶奪客戶,擴張業務。日本人的商業原則是:“有錢,就要出動”。自1985年以來,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的銀行在海外發展更廉價。1985年,日本已自豪地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日本的銀行具有歐美銀行所沒有的低成本國際競爭優勢,這使日本的銀行所向無敵。
首先,日本的銀行背後有許多大的工業企業撐腰。日本的銀行股東們不像美國和英國的股東那樣對利潤關心備至。在日本的銀行中,淨資產的收益率一直很低(大約在—之間),日本的銀行股東們注重的是規模的擴張,故能容忍較低的利潤率,這使得日本的銀行的金融服務價格比美歐對手要低得多,競爭力自然增強。
其次,美國兩個主要的國際信用等級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和標準普爾公司把日本商業銀行評為“非常值得信任”的銀行。因為日本的銀行存在龐大的賬外資產,日本的銀行從沒有發生過違約事件,而且日元非常強勁。高信用等級使日本的銀行融資成本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