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性所展現的方式,就可以決定你在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該怎樣處理它。

在每一章裡,我還試圖把實驗結果向日常生活、商業活動,以及公共政策等方面作出可能的推演—集中關注我們怎樣才能克服那些非理性盲點。當然,我對推演的概述還是極其有限的。要從本書乃至整個社會科學獲得真正價值,重要的是你應該花一點兒時間進行思考,如何把人類行為的一般原則應用到你的實際生活中。既然你對人性有了新的認識,就應該考慮怎樣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真正要探索的也就在這裡。

熟悉《怪誕行為學》的讀者可能想知道本書與它有什麼不同。在《怪誕行為學》中,我們詳細分析了那些引導我們—特別是作為消費者—作出不明智決策的形形色色的偏見。《怪誕行為學》與本書有3個方面的不同。

第一,也是最明顯的—書名不同。本書和《怪誕行為學》一樣,也是基於檢驗我們如何決策的實驗寫成的,但是對待非理性的角度有所不同。多數情況下,“非理性”一詞帶有貶義,輕則指錯誤,重則為愚蠢,甚至有瘋狂的含義。假如我們負責設計人類,我們可能會盡一切努力把非理性從設計方案中刪除;在《怪誕行為學》中,我探討了人類偏見的負面表現。但是非理性還有另一面,實際上是相當正面的。有些時候我們倒很幸運,因為非理效能力可以讓我們適應新的環境,信任別人,樂於不斷努力,熱愛自己的孩子。這些力量是我們美妙、奇異、天賦的—儘管是非理性的—人性的基本組成部分(的確,如果人們缺乏適應、信任或者熱愛工作的能力,就不會幸福)。這些非理性的力量幫助我們實現偉大的目標,在社會結構中能夠很好地生活。本書就是試圖抓住非理性有益的一面—假如我們設計人性想要保留的那部分。我相信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們有益的和不利的各種怪癖,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改正缺點,發揚優點。

第二,本書分為截然不同的兩部分。在第一部分裡,我們近距離地觀察人們在工作環境中的行為,我們有相當多的時間花在工作上。我們會探討各種關係—不僅與他人的關係,還有與環境以及與我們自身的關係。我們與工資、老闆、產品、理想,是什麼樣的關係?我們受到委屈時,與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樣的關係?真正激勵我們提高業績的是什麼?什麼能使我們覺得有意義?為什麼“孩子是自己的好”的偏見在工作場所總是有立足之地?為什麼我們受到不公正或不公平的對待時會有激烈反應?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將越過工作環境,深入檢驗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行為。我們與周圍環境和與自己的身體是什麼關係?我們與萍水相逢的人如何相處?對我們的親友,對遠在天邊遭遇不幸的人怎樣對待?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情緒?我們將研究如何適應新情況、新環境、新戀人,線上約會如何行得通(哪些地方有問題),迫使我們作出反應而引發悲劇的力量,特定時間對情緒的反應會對未來長時期的行為模式產生影響。

第三,本書與《怪誕行為學》不同,還因為它與我的個人經歷的關係更密切。我和同事們在實驗的進行和分析過程中盡力保持客觀,本書相當大的程度上(特別是第二部分)來自於我本人作為一個燒傷病人的痛苦經歷。我的燒傷—和其他嚴重傷害一樣—對我來說是巨大損失,但它也很快地改變了我對生活各個方面的觀察角度。我的人生歷程給我提供了對於人類行為的獨特視角。它給我提出了一些問題,通常情況下我根本不會考慮,我的特殊遭遇卻成了我生活的重心和研究的焦點。比這更深遠,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這一經歷引導我深入研究自己的偏見。對自己的經歷和偏見進行描述,我希望闡明引發我的特別興趣和觀點的思維過程,並且描述我們共同人性的一些基本成分—這些成分你有,我也有。

下面,書歸正傳。

。 想看書來

激勵與表現呈“倒U型關係”

假想你是隻心寬體胖的實驗白鼠,住在一個豢養箱裡,那裡已經成為你溫馨舒適的家。一天,箱子開啟了,伸進來一隻戴手套的手,輕輕把你取出來,放進另一個箱子,這裡不如你原來住的地方舒服,裡面有迷宮一樣複雜的通道。你天性好奇,於是晃動著鬍鬚,摸索著往裡走。你很快發現,有一部分通道的牆壁是黑的,另一部分是白的。你一邊用鼻子嗅,一邊進入白色通道,裡面沒有什麼異常。然後你左轉進入黑色通道,剛剛進去,立刻感覺到一股強烈的電流透過你的爪子向全身襲來。

此後的一個星期,你每天被放進不同的迷宮。每個迷宮通道牆壁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