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進攻戰役都需要投入大量支援力量,消耗大量作戰物資,還需要佔用大量情報資源。別的不說。在軍事衛星系統全面崩潰之後,撥集情報成為了各參戰國最大的難題。為了支援一場大規模進攻戰役。往往需要集中全部情報資源。比如在“圖蘭風暴”作戰行動期間,共和**情局等眾多情報機構就進行了全面動員,不但替作戰部隊處理了大量戰術情報,還想方設法的按集俄軍的戰略情報,如果沒有這些情報機構的全力支援,共和國陸軍也很難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要知道。在一場戰役中殲滅大約!墜萬敵軍,這已經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場上的紀錄。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僅此一點,就足以擾亂美俄的總體戰略
從美國的立場出發,肯定認為共和國把重點放在了太平洋戰場上,不然也不會在3個月內造出的多艘反潛護衛艦。並且向琉球聯邦調運那麼多的作戰物資,還在西太平洋上集結了近舊萬陸戰隊。更重要的是,在佔領馬里亞納群島之前,共和國的本土安全都得不到保證。要知道在鑰刀日之前,部署在關島的美軍轟炸機就對共和國本土進行了刃多次小規模襲擊。雖然受安德森空軍基地的容納能力限制,每次襲擊的規模都不大,也就沒有能夠取得任何戰果,但是共和國海軍卻不得不將近刀艘具備區域攔截能力的大型戰艦部署在琉球群島海域,加強本土的戰略屏障。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遭到毀滅性打擊,共和國已經開始對本土東部地區的上海、杭州、南京、青島、臺北、福州等等人口在沏萬以上的城市進行戰略疏散。
總而言之,美國當局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共和國海軍不是在鬧著玩。
問題是,從俄羅斯當局的立場出發,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雖然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俄羅斯對共和國本土構成的威脅幾乎為零。即便阿爾泰山脈以北的俄軍還在積極準備南下,遠東地區的俄軍也在調整部署,擺出了渡過阿穆爾河(黑龍江)與烏蘇里江、攻入共和國東北地區的架勢,而在貝加爾湖地區的俄軍甚至越過邊境線進入蒙古境內。在為從蒙古進軍共和國做準備,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俄軍的這些舉動都不是為了攻打共和國。而是要引起共和國注意,讓共和國把更多的兵力用在本土防禦上,而不是集中兵力攻打莫斯科。
當然,俄軍的這些舉動基本上沒有什麼效果。
不管怎麼說,俄羅斯的軍事工業集中在烏拉爾山以西的歐洲地區,而不是以東亞洲地區。就算在鄂木斯克以東還有近百萬俄軍正規軍,超過勁萬民兵,以及大約沏萬軍事人員,在缺乏主戰裝備,就連彈藥都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別說進軍共和國。能夠在共和**隊發起進攻之後多堅持幾天就非常不錯了。
事實上,俄里斯總統契力亞科夫都承認了這一點,不然也不會讓遠東方面軍負責全部事務,即對亞洲地區的俄軍放任自流。
問題是,俄羅斯當局強調的並不是這一點。
從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來看,當時契力亞科夫一直在向杜奇威強調一點,即共和**隊的進攻速度超過了俄羅斯的戰爭動員速度,如果不能遏制共和國陸軍的進攻勢頭,俄軍肯定守不住莫斯科。
說得更直接一點。共和國當局肯定會以進軍莫斯科為首要目的。
果真如此的話,共和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舉動就是佯攻。
原因很簡單,莫斯科失守與俄羅斯戰敗就只有一線之隔。更重要的是,呆在戰場外的歐盟肯定會為自身安全與利益考慮,俄羅斯徹底戰敗等於歐盟將成為共和國的“鄰居”而法德意肯定不想與共和國為鄰。也就不能讓俄羅斯徹底戰敗,即不能讓俄羅斯這個國家從地球上消失。為此,在共和**隊佔領莫斯科、或者是佔領莫斯科已成定局的情況下,歐盟肯定會參戰。而且是以向俄羅斯宣戰的方式參戰。然後出兵佔領波羅的海;國、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以及烏克蘭西部地區,讓共和國在莫斯科西面不遠處停下前進步伐。如此一來,戰爭結束之後。歐盟才有與共和國討價還價的資本,也才能夠在佔領區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全新的俄羅斯。
對美國來說,集盟以共和國盟國的身份參戰,顯然是再糟糕不過的事情了。
雖然客觀的講,在俄羅斯戰敗變的不可避免的時候,杜奇威肯定不會遵守道義,即不會因為歐盟向俄羅斯宣戰而向歐盟宣戰。更重要的是。因為在北大西洋上,歐盟海軍沒有絕對優勢,甚至比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弱小得多,所以歐盟也不會主動向美國宣戰。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只要歐盟捲入這場戰爭,共和國就會想方設法的逼迫